警惕蜱虫叮咬:夏季防蜱虫指南

发布时间:

2025/4/22 9:27:30

浏览次数:

2843


警惕蜱虫叮咬:夏季防蜱虫指南

 

四月中下旬,攀枝花市仿佛早早地进入了夏日户外活动时,你是否注意过藏在草丛、灌木丛里的"隐形杀手"?它们只有芝麻大小,却能传播致命疾病。这些不起眼的蜱虫,正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一、蜱虫的生存法则蜱虫不是昆虫,而是蜘蛛的"近亲"。它们像微型降落伞般攀附在草叶尖端,一旦感知到人类或动物的体温、二氧化碳,就会迅速吸附到皮肤上。选择耳后、腋窝等隐蔽位置,将口器深深扎入皮下吸血,整个过程悄无声息。一只雌蜱吸血后体积能膨胀100倍,堪比绿豆大小。

二、危险的"毒液快递"
蜱虫叮咬不仅导致皮肤红肿,更可怕的是其携带的病原体

1. 莱姆病(发热、游走性红斑、关节疼痛)

2. 森林脑炎(高烧、昏迷、瘫痪)

3. 新型布尼亚病毒(血小板锐减、多器官衰竭)

2022年某省医院接诊的蜱传病例中,有32%因延误治疗发展为重症。特别要注意的是,被叮咬后若出现"牛眼状"环形红斑,务必立即就医。

三、户外活动防护四重奏

1. 穿衣智慧:穿浅色长袖长裤,裤脚扎进袜子,形成物理屏障

2. 驱虫攻略:喷洒含避蚊胺(DEET)的驱虫剂,重点处理裤脚、袖口

3. 归家检查:重点扫描头发、肚脐、腹股沟等温暖潮湿部位

4. 宠物防护:定期给宠物使用驱蜱项圈,回家后梳理毛发

四、紧急处理三步走
发现蜱虫叮咬时:
保持冷静,用尖头镊子垂直拔出(切忌旋转或火烧)
用碘伏消毒伤口,保留蜱虫标本供检测
密切观察14天,若出现发热立即就医

特别提醒:被蜱虫叮咬后切勿生拉硬拽,避免口器残留体内。老年人和儿童更易出现重症,建议高危地区提前接种森林脑炎疫苗。

预防胜于治疗,掌握科学防护知识,就能在享受自然的同时远离危险。转发这份指南,让更多人认识这个潜伏在身边的健康威胁。

 

联系电话

0812-3373399

周一至周五 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