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叫预防性服药?什么情况下应该预防性服药?预防性服药有什么作用?
预防性服药,又称预防性治疗。其目的就是通过药物将潜伏在体内的结核杆菌予以消灭或抑制。
结核病预防性服药,主要是对已感染结核菌尚未发病者的抗结核药物治疗。预防性服药对未感染者难以达到防止感染目的,一般情况下,只在人们被严重感染和有发病可能等特殊情况下实施。
该方法能够减少感染者体内结核菌数量,从而降低新近感染者发展为临床结核病人,特别是减少发生严重结核病(血行播散型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的风险,也能降低结核菌潜伏感染者发生继发性结核病的风险。
2.怎样进行预防性服药?注意事项是什么?
目前,我国以结核菌素试验(PPD)结果≥15mm或有水疱者作为结核病发病的高危对象,并作为预防治疗的标准。
学校、工厂等集体单位发现结核病流行时,病例密切接触者中PPD结果≥15mm者是预防性服药的重点人群。其他重点人群,还包括艾滋病毒与结核菌双重感染者、与新发菌阳患者密切接触的儿童(PPD结果≥5mm)、无接触史的新感染儿童(近两年PPD结果值增加≥10mm)、新进入高结核感染环境者(如医务人员)、以及患有增加结核病发病危险疾病者(如糖尿病、尘肺、慢性营养不良、未正规治疗的陈旧性结核病灶、胃肠手术、吸毒等)。
注意事项:
(1)服药前需通过症状筛查、全面体检及胸部影像学检查等排除活动性肺结核。
(2)了解服药者的既往病史、用药史、药物过敏史和结核病患者接触史等。
(3)做好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查。
通过上述检查和了解,符合预防性服药指征,在服药者知情同意基础上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即可开始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