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并可侵犯各种腺体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4~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好发于冬、春季,在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集中的地方易暴发流行。
二、流行性腮腺炎有哪些症状?
腮腺位于两侧面颊近耳垂处,临床以以腮腺肿大、腮腺非化脓性炎症等为主要临床症状,少部分有发热、头痛、乏力、食欲缺乏等前驱症状。发病1~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根部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向下向后弥漫性肿胀,并有明显的压痛。在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重。腮腺肿大通常持续7~10天。腮腺炎患者除了腮腺部位肿痛,大部分患者还有间断性的发热症状,体温在38℃左右,也可达40℃。严重者可并发脑膜炎、胰腺炎及睾丸炎等。如果没有并发症,一周左右可以自愈。
流腮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但预后一般良好。并发脑膜脑炎或脑炎者,常有高热、谵妄、抽搐、昏迷,重症者可致死亡。其他并发症如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心肌炎、乳腺炎和甲状腺炎等亦可在腮腺炎发生前后发生。
三、流行性腮腺炎是如何传播的?
腮腺炎病毒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能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播。妊娠早期可经胎盘传至胚胎导致胎儿发育畸形。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和隐形感染者是本病的传染源,其潜伏期一般为2~4周,平均潜伏期约为16~18天,腮腺肿大前2天至肿大后9天时间内具有传染性,发病前2天到发病后4天传染性最强。
四、易感人群有哪些?
人群对腮腺炎病毒普遍易感。流腮全年均可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一般存在5~6月、11~12月两个发病高峰,与学龄儿童的学期/假期周期吻合。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5~9岁儿童,其次为0~4岁儿童。
五、如何预防流行性腮腺炎?
1. 接种含腮腺炎成分的疫苗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我国现行免疫规划程序是分别于8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未完成两剂次含腮腺炎疫苗接种的,应按国家规定及时到接种门诊完成补种。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擤鼻涕)应立即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合理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科学饮食,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3.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如果出现发热、腮腺肿痛等相关症状,应佩戴口罩及时就医,并减少与他人接触,尽量居家休息。孕妇应避免与腮腺炎病人接触,在腮腺炎流行季节应注意隔离。对患者用过的食具、毛巾等煮沸消毒,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