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国内公共卫生情报信息2022年第42期

发布时间:

2022/12/9 10:14:47

浏览次数:

16471

国际国内公共卫生情报信息

2022年第42期                                 总第461期

攀枝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0二二年十二月九日

内容目录

热点追踪

l  截至12月4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l  截至12月3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l  截至12月2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l  截至12月5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l  截至12月6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l  截至12月7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


科研动向

l  Nat Genet:对全球3万多名个体进行研究识别出人类新型阿尔兹海默病致病基因

l  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结合 三维类器官可用于探究早期癌症发展

l  冬季腹泻别大意,学会正确处理不用慌

l  《JAMA·精神病学》:科学家发现氯胺酮改善难治性抑郁障碍的新机制!

l  节食减肥为何易反弹?翟琦巍团队揭示背后的机制并提出相应对策

l  管住嘴迈开腿真可行!荟萃分析发现,在前驱性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

l  生活方式干预降低心血管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的效果与常规护理相仿

l  拒绝赌命:医保已有多种抗艾原研药可选,HIV感染者大可不必再买黑市仿制药

l  鼻喷新冠疫苗获批紧急使用 可预防奥密克戎导致的相关疾病

l  臂长决定有丝分裂染色体宽度

l  噬菌体消毒剂部署“十亿小兵”抗菌

l  “智能药丸”可吞服并监测肠道

l  先Science后Cell,少吃延长寿命的机制找到了,减少衰老过程相关蛋白

l  Science:由于未考虑交配模式,人类性状之间的基因关联被夸大了

l  Y染色体正在逐渐消失!没有了Y染色体,谁来决定性别?

l  对映体选择性平行动力学拆分取得新进展

l  Protein & Cell:揭示延缓人类骨骼肌衰老的新靶标

l  Nature系列综述:上海交大覃文新/王存团队总结进展期肝癌的治疗前景

l  千金藤素片“老药新用”临床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l  狂犬病被动免疫新选择——全球首创双抗要来了


舆情信息

l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

l  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

l  做好健康防护 理性储备药物

l  孕产妇、儿童如何做好健康防护——权威专家回应防疫热点

l  老年人接种疫苗必要性大吗?——国家疾控局回应来了

l  英媒:海滩上塑料颗粒数量创下新纪录,环保组织担忧

l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

l  中国援塞医疗队开展义诊(环球掠影)

l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家:奥密克戎致病力较低

l  北京做好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心理保障 提升公众心理调适能力

l  多名一线医疗专家解读广州疫情患者救治特点:奥密克戎毒力明显减弱

l  感冒类、防疫类药品销量明显上涨 有必要“囤药”吗

l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

l  专家建议:对新冠患者分层救治 一般患者可在家观察治疗

l  广州疾控专家:老年人不必怀疑新冠疫苗效果、不必担心不良反应

l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

l  国家卫健委:对没有核酸结果的急危重症患者 及时在医院缓冲区域内救治

l  国家卫健委:我国新冠疫苗接种的六种组合均安全有效

l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优化就医流程 门诊划分核酸阳性、阴性诊疗区

l  国家卫健委:高血压等慢性病不是新冠疫苗接种的绝对禁忌 老年人应做到应接尽接


热点追踪

截至124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2022-12-05    卫生应急办公室

124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4318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71例(广东17例,北京10例,福建9例,甘肃8例,上海5例,浙江4例,重庆4例,辽宁3例,四川3例,江苏2例,湖北2例,天津1例,内蒙古1例,云南1例,陕西1例),含12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广东6例,浙江4例,福建1例,云南1例);本土病例4247例(广东1686例,北京1021例,重庆247例,四川182例,浙江180例,河南120例,黑龙江117例,福建94例,云南88例,湖南83例,内蒙古65例,海南59例,山西58例,辽宁55例,上海41例,陕西34例,江苏29例,山东23例,安徽14例,新疆12例,湖北11例,吉林9例,贵州9例,广西5例,江西2例,天津1例,河北1例,宁夏1例),含553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广东318例,浙江83例,重庆48例,黑龙江21例,湖南15例,北京14例,福建11例,河南10例,四川10例,山西8例,广西5例,云南5例,陕西2例,山东1例,贵州1例,宁夏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3913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03例,本土病例3810例(广东1649例,北京674例,重庆272例,山西269例,河南236例,四川170例,内蒙古95例,黑龙江80例,山东54例,江苏44例,云南43例,河北38例,辽宁30例,浙江27例,新疆21例,福建18例,贵州18例,安徽10例,湖北9例,青海9例,天津8例,陕西8例,甘肃8例,吉林7例,湖南7例,上海6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281917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减少5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625例(无重症病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确诊病例2783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7207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124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40633例(其中重症病例106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94615例,累计死亡病例5235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40483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4041128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979618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5696例,其中境外输入219例,本土25477例(广东4816例,重庆4575例,北京2731例,山西1361例,黑龙江1167例,陕西1009例,四川879例,云南708例,新疆625例,山东623例,江苏546例,上海524例,天津496例,青海481例,湖南452例,浙江408例,湖北387例,内蒙古380例,广西378例,吉林353例,辽宁335例,宁夏328例,安徽317例,福建312例,甘肃232例,贵州229例,河南222例,河北195例,海南172例,江西170例,兵团39例,西藏27例)。

当日解除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31878例,其中境外输入202例,本土31676例(重庆10542例,广东9583例,北京2455例,新疆972例,山西867例,四川844例,河南630例,山东550例,甘肃511例,河北501例,江苏480例,吉林479例,内蒙古413例,天津408例,青海367例,陕西292例,宁夏265例,湖北249例,辽宁240例,黑龙江235例,安徽206例,云南113例,贵州106例,上海91例,湖南77例,江西68例,广西52例,福建37例,浙江28例,西藏10例,兵团4例,海南1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565例(境外输入12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384295例(境外输入1783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8834022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463977例(出院100251例,死亡10806例),澳门特别行政区819例(出院791例,死亡6例),台湾地区8369226例(出院13742例,死亡14478例)。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xcs/yqtb/202212/006bba62daa440d5a165d9c715fb74e9.shtml

截至123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2022-12-04    卫生应急办公室

123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4213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45例(广东14例,上海6例,福建6例,湖北5例,北京4例,山东3例,重庆3例,浙江2例,内蒙古1例,四川1例),含3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内蒙古1例,浙江1例,福建1例);本土病例4168例(广东1868例,北京708例,重庆260例,四川188例,浙江150例,山西149例,云南130例,黑龙江92例,福建86例,河南86例,湖南66例,海南55例,内蒙古54例,山东43例,江苏40例,上海36例,陕西31例,安徽26例,辽宁22例,贵州20例,湖北15例,青海12例,新疆11例,吉林9例,广西8例,河北2例,宁夏1例),含712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广东413例,重庆127例,浙江68例,湖南18例,北京15例,四川11例,青海11例,福建7例,河南7例,海南7例,山西6例,山东6例,贵州4例,云南4例,陕西4例,黑龙江2例,辽宁1例,江苏1例)。新增死亡病例2例,均为本土病例(山东1例,四川1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3341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98例,本土病例3243例(广东1568例,北京674例,重庆190例,山西175例,四川108例,内蒙古76例,黑龙江54例,河南50例,辽宁44例,山东41例,河北40例,江苏39例,陕西37例,贵州26例,云南20例,浙江18例,新疆18例,福建15例,青海10例,上海8例,天津7例,海南6例,湖南5例,甘肃5例,吉林4例,广西3例,江西1例,湖北1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286756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3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657例(其中重症病例1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确诊病例27761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7104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123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40228例(其中重症病例111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90702例,累计死亡病例5235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36165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3798282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2022750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7611例,其中境外输入178例,本土27433例(重庆5112例,广东4785例,山西2628例,北京2486例,黑龙江1031例,四川925例,陕西921例,云南898例,山东666例,新疆665例,青海642例,江苏549例,天津537例,湖北473例,上海450例,浙江435例,辽宁426例,湖南426例,广西394例,吉林367例,内蒙古356例,宁夏348例,安徽306例,福建289例,甘肃282例,河南264例,贵州233例,河北209例,江西191例,海南101例,兵团23例,西藏15例)。

当日解除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31770例,其中境外输入163例,本土31607例(广东12971例,重庆7076例,北京2223例,河北1387例,新疆1149例,山西847例,陕西712例,山东602例,宁夏468例,四川426例,广西382例,天津348例,内蒙古331例,江苏318例,甘肃301例,河南279例,青海272例,黑龙江238例,吉林226例,辽宁216例,湖北196例,云南127例,湖南102例,贵州99例,安徽98例,江西74例,上海59例,浙江28例,海南24例,福建19例,西藏5例,兵团4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715例(境外输入3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391042例(境外输入1778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8819804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462774例(出院99991例,死亡10790例),澳门特别行政区813例(出院791例,死亡6例),台湾地区8356217例(出院13742例,死亡14449例)。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xcs/yqtb/202212/28e1dd700f754528bf521edc54e3ff47.shtml

截至122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2022-12-03    卫生应急办公室

122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988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55例(广东12例,浙江8例,内蒙古7例,上海5例,江苏4例,山东3例,湖北3例,北京2例,辽宁2例,福建2例,重庆2例,天津1例,吉林1例,江西1例,云南1例,陕西1例),含10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浙江8例,内蒙古1例,山东1例);本土病例3933例(广东1666例,北京703例,重庆205例,四川193例,山西187例,黑龙江111例,云南110例,浙江102例,内蒙古80例,福建78例,河南75例,陕西65例,辽宁58例,湖北43例,江苏40例,山东37例,海南37例,湖南31例,上海27例,贵州23例,河北15例,青海13例,新疆13例,吉林8例,安徽8例,广西2例,宁夏2例,天津1例),含621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广东404例,浙江54例,重庆47例,北京32例,云南18例,四川13例,青海13例,陕西12例,福建7例,河南6例,黑龙江3例,山西2例,山东2例,湖南2例,广西2例,海南2例,江苏1例,宁夏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3378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81例,本土病例3297例(广东1600例,北京526例,重庆245例,山西193例,四川129例,河北101例,河南88例,内蒙古54例,江苏50例,浙江40例,云南36例,黑龙江29例,山东27例,贵州27例,新疆27例,辽宁25例,陕西22例,福建17例,湖南9例,上海8例,西藏8例,甘肃8例,吉林7例,安徽6例,海南6例,江西4例,广西2例,天津1例,湖北1例,宁夏1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284736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10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710例(无重症病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确诊病例27716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7006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122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39358例(其中重症病例108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87361例,累计死亡病例5233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31952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3552633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2065908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9085例,其中境外输入191例,本土28894例(重庆5640例,广东5053例,山西3191例,北京2610例,四川988例,云南955例,陕西878例,山东725例,新疆719例,广西697例,青海600例,湖北594例,天津566例,江苏553例,黑龙江526例,辽宁445例,宁夏433例,吉林419例,浙江416例,湖南352例,河北346例,内蒙古333例,甘肃332例,安徽312例,上海264例,贵州260例,河南256例,福建188例,江西106例,海南101例,西藏20例,兵团16例)。

当日解除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28632例,其中境外输入176例,本土28456例(广东10296例,重庆5732例,河北2743例,新疆1957例,北京1364例,广西647例,陕西621例,山西572例,山东565例,青海424例,河南423例,四川402例,江苏320例,内蒙古311例,甘肃273例,湖北243例,辽宁225例,宁夏219例,黑龙江215例,吉林202例,天津137例,湖南137例,云南119例,贵州86例,安徽75例,上海35例,江西30例,浙江27例,福建24例,海南23例,西藏9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631例(境外输入10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395916例(境外输入1766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8805543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461652例(出院99728例,死亡10773例),澳门特别行政区810例(出院791例,死亡6例),台湾地区8343081例(出院13742例,死亡14416例)。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xcs/yqtb/202212/bab00dc798fa4cdf84d6c18cd490651c.shtml

截至125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2022-12-06    卫生应急办公室

125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5046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58例(广东15例,上海8例,福建8例,湖北8例,重庆4例,江苏3例,北京2例,内蒙古2例,浙江2例,四川2例,天津1例,辽宁1例,山东1例,陕西1例),含3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浙江2例,福建1例);本土病例4988例(广东2120例,北京1163例,重庆460例,四川259例,河南163例,福建122例,黑龙江106例,浙江84例,海南70例,山西55例,云南53例,陕西44例,内蒙古43例,上海41例,辽宁35例,贵州30例,江苏27例,山东26例,湖北23例,青海23例,湖南11例,吉林7例,安徽7例,新疆7例,河北4例,江西3例,天津2例),含683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广东431例,重庆84例,浙江36例,北京29例,青海23例,福建20例,黑龙江19例,四川13例,河南6例,贵州5例,云南4例,江苏3例,安徽3例,海南3例,陕西2例,山西1例,山东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3198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84例,本土病例3114例(广东1158例,北京476例,重庆326例,河南274例,山西237例,四川102例,内蒙古77例,黑龙江70例,山东70例,云南46例,浙江37例,福建28例,河北26例,辽宁26例,陕西25例,江苏22例,新疆19例,湖南18例,吉林13例,海南10例,贵州9例,青海9例,安徽8例,西藏8例,上海6例,湖北5例,广西4例,天津2例,宁夏2例,江西1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295532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22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599例(无重症病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确诊病例2789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7291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125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42481例(其中重症病例128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97813例,累计死亡病例5235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45529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4268918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908640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3016例,其中境外输入157例,本土22859例(重庆3708例,北京3503例,广东3421例,山西1569例,黑龙江1241例,陕西999例,四川882例,山东542例,上海536例,新疆533例,江苏473例,天津449例,云南441例,湖北415例,福建356例,贵州355例,青海348例,广西304例,内蒙古302例,辽宁289例,湖南279例,宁夏270例,浙江263例,吉林262例,安徽254例,河南194例,甘肃193例,河北180例,海南144例,江西98例,西藏35例,兵团21例)。

当日解除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35485例,其中境外输入154例,本土35331例(重庆14447例,广东6462例,北京1994例,河南1773例,吉林1369例,山西1148例,新疆1148例,甘肃773例,山东725例,四川654例,广西616例,天津520例,辽宁470例,江苏452例,河北385例,黑龙江309例,内蒙古302例,陕西287例,湖北285例,宁夏268例,青海194例,湖南133例,安徽132例,云南113例,江西93例,贵州81例,上海64例,浙江56例,海南36例,福建23例,西藏17例,兵团2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686例(境外输入3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371140例(境外输入1783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8845392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465099例(出院100599例,死亡10826例),澳门特别行政区826例(出院791例,死亡6例),台湾地区8379467例(出院13742例,死亡14500例)。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xcs/yqfkdt/202212/092c182a6731488ba70a7907f3e290a1.

截至126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2022-12-07    卫生应急办公室

126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4409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58例(广东18例,北京14例,上海9例,辽宁7例,浙江5例,天津1例,江苏1例,福建1例,四川1例,陕西1例),含8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浙江4例,广东3例,辽宁1例);本土病例4351例(广东1719例,北京1170例,四川214例,重庆184例,福建154例,河南154例,黑龙江118例,浙江94例,海南85例,贵州80例,内蒙古77例,辽宁51例,云南43例,陕西42例,江苏40例,山东31例,上海24例,湖北18例,山西17例,湖南14例,新疆6例,安徽5例,青海5例,河北2例,西藏2例,吉林1例,广西1例),含675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广东433例,重庆56例,黑龙江55例,北京36例,浙江36例,福建22例,四川16例,山西7例,青海5例,山东3例,河南2例,辽宁1例,安徽1例,广西1例,云南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3935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68例,本土病例3867例(广东1354例,北京692例,河南482例,重庆283例,山西168例,四川165例,内蒙古115例,辽宁76例,山东76例,黑龙江64例,云南57例,浙江44例,江苏39例,河北37例,甘肃32例,贵州30例,福建28例,陕西23例,新疆21例,湖南14例,上海12例,湖北12例,吉林11例,天津10例,安徽9例,青海6例,江西3例,海南3例,广西1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271217人,重症病例与前一日持平。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589例(无重症病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确诊病例27948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7359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126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42955例(其中重症病例128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301748例,累计死亡病例5235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49938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4464177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831208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0912例,其中境外输入148例,本土20764例(重庆3581例,广东3200例,北京2804例,山西1386例,黑龙江1068例,陕西1027例,四川786例,贵州483例,山东468例,上海454例,福建448例,湖北431例,天津411例,云南411例,江苏400例,新疆400例,广西317例,宁夏247例,辽宁240例,安徽240例,青海239例,内蒙古235例,湖南234例,浙江229例,吉林222例,河南216例,海南168例,河北152例,甘肃147例,江西78例,西藏32例,兵团10例)。

当日解除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34742例,其中境外输入186例,本土34556例(广东9421例,重庆8221例,北京2413例,山西2293例,河南1463例,新疆1194例,四川1056例,辽宁992例,山东912例,吉林811例,甘肃791例,天津601例,青海570例,江苏425例,湖北420例,河北400例,宁夏368例,内蒙古312例,陕西291例,黑龙江281例,广西263例,安徽252例,湖南197例,云南169例,上海115例,江西98例,贵州88例,浙江57例,福建44例,海南20例,西藏17例,兵团1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683例(境外输入8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356627例(境外输入1737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8862813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466509例(出院100900例,死亡10842例),澳门特别行政区827例(出院791例,死亡6例),台湾地区8395477例(出院13742例,死亡14522例)。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xcs/yqfkdt/202212/4539bf7f32a74272a3d3bfe565e79a9b.shtml

截至127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2022-12-08    卫生应急办公室

127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4079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48例(广东14例,上海9例,北京8例,湖北6例,四川5例,福建2例,内蒙古1例,辽宁1例,陕西1例,甘肃1例),含2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均在广东);本土病例4031例(广东1437例,北京1168例,贵州212例,河南161例,重庆155例,四川139例,福建126例,黑龙江94例,浙江89例,海南89例,云南56例,内蒙古51例,山东50例,江苏41例,上海39例,辽宁34例,陕西27例,山西18例,湖北12例,青海10例,安徽8例,湖南7例,新疆4例,宁夏2例,江西1例,西藏1例),含368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广东186例,重庆31例,浙江28例,四川26例,福建22例,黑龙江17例,北京14例,河南12例,青海10例,山东7例,山西2例,内蒙古2例,江苏2例,安徽2例,云南2例,湖南1例,海南1例,贵州1例,陕西1例,宁夏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3767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95例,本土病例3672例(广东1428例,北京501例,重庆299例,河南228例,山西213例,四川186例,新疆176例,黑龙江173例,浙江66例,山东63例,内蒙古62例,辽宁39例,福建39例,云南28例,上海24例,陕西22例,河北19例,安徽17例,贵州17例,湖北14例,江苏13例,青海9例,吉林8例,广西7例,湖南6例,西藏6例,海南4例,天津2例,江西2例,宁夏1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06770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10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542例(无重症病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确诊病例27996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7454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127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43266*(其中重症病例138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305516**,累计死亡病例5235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54017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4652740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711455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7360例,其中境外输入226例,本土17134例(重庆3006例,广东2713例,北京2194例,山西1109例,黑龙江869例,陕西848例,四川591例,福建474例,贵州474例,山东425例,云南391例,天津365例,江苏338例,上海327例,湖北299例,河南269例,辽宁255例,新疆228例,浙江218例,宁夏217例,海南202例,吉林194例,广西194例,青海169例,安徽159例,河北149例,内蒙古149例,湖南129例,甘肃112例,江西43例,西藏19例,兵团5例)。

当日解除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31455例,其中境外输入191例,本土31264例(广东7133例,重庆6804例,北京2218例,山西2166例,四川1347例,黑龙江1340例,新疆1051例,河南1047例,吉林979例,甘肃932例,青海908例,山东657例,湖北556例,江苏496例,宁夏433例,天津397例,广西382例,内蒙古373例,陕西348例,辽宁325例,河北265例,上海221例,安徽211例,云南187例,湖南185例,江西106例,浙江82例,贵州62例,福建30例,海南8例,兵团8例,西藏7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370例(境外输入2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342162例(境外输入1770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8881303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468264例(出院101251例,死亡10864例),澳门特别行政区839例(出院791例,死亡6例),台湾地区8412200例(出院13742例,死亡14548例)。

备注:*广东核减1例;**广东核增1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xcs/yqfkdt/202212/cf3fb59d2e394ce2b89b5e18c60f5143.shtml

科研动向

Nat Genet:对全球3万多名个体进行研究识别出人类新型阿尔兹海默病致病基因

2022-12-03    生物谷

阿尔兹海默病是诱发人类痴呆症的主要原因,其遗传率能达到70%左右,阿尔兹海默病的遗传组分能利用全基因组关联性研究进行评估,但这并不能捕捉到因罕见突变所促进的疾病风险。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Genetics上题为“Exomesequencing identifies rare damaging variants in ATP8B4 and ABCA1 as riskfactors for Alzheimer's disease”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卡迪夫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两个新型基因或许会增加个体患痴呆症的风险。

文章中,研究人员比较了来自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和健康个体机体中3.2万个遗传代码,结果在这些基因中发现了多个新型基因和特定突变或许会导致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生,此外他们还在这些基因中发现了名为ATP8B4ABCA1的罕见损伤性遗传性位点,其或许会导致机体患阿尔兹海默病的风险增加,同时研究人员在另外一个名为ADAM10的基因中发现了遗传突变的相关证据。

研究者JulieWilliams教授说道,本文研究结果或能帮助我们指向大脑中非常特殊的处理过程,其中包括大脑免疫系统的差异以及大脑如何加工处理机体胆固醇,这些差异或许会影响大脑的功能并导致机体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生。阿尔兹海默病是英国最常见的一种痴呆症形式,据估计,有60%-80%的阿尔兹海默病风险都能通过遗传因素来解释,对于早发性阿尔兹海默病(低于65岁)患者而言,这一比例或许会增加90%以上。

Williams教授解释道,本文研究或能帮助我们扩大对于个体患上这种形式的痴呆症风险的认识,这些遗传发现也能促使我们更好地理解阿尔兹海默病背后的发病机制,并制造出特殊的疾病遗传模型,从而帮助未来开发更具靶向性的疗法,即基于新型药物的疗法或者基因疗法。目前研究人员有条件应用这项研究的相关研究结果,并将其推进到开发新型疾病模型上。

综上,本文研究结果提供了额外的研究证据来揭示淀粉样β前体蛋白加工、淀粉样β聚集、脂质代谢和小胶质细胞功能在阿尔兹海默病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和功能。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12d9e50271a7.html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结合 三维类器官可用于探究早期癌症发展

2022-12-05    科技日报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在实验室培育出一个三维类器官模型,该模型的细胞来自人体组织,旨在促进人们对胃食管交界处(GEJ)早期癌症发展的理解。

    近日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的这篇关于类器官模型的报告还揭示了一个可能的生物靶点,即用一种药物治疗GEJ癌症。研究人员证明,这种药物可以减缓或阻止小鼠体内此类肿瘤的生长。

    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的数据,全球每年有100多万人死于胃食管癌,近几十年来,GEJ癌症的发病率增加了两倍多,从每年50万例增加到100万例。胃酸反流、吸烟和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公认的导致胃食管癌的危险因素。但专家表示,很难证明癌症是如何从胃和食道的交界处开始的,部分原因是缺乏用于研究的生物学相关的GEJ早期疾病模型。

    此次,研究人员从接受上消化道内窥镜检查的患者身上提取正常的人体活检组织,创建了GEJ疾病类器官模型。类器官包括源自干细胞的三维细胞集合,这些干细胞可复制器官的特征和功能,例如制造特定种类的细胞。

    随后,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敲除了两个关键肿瘤抑制基因(TP53CDKN2A)。这些基因的双重敲除导致细胞生长更快,加速癌变,微观特征更接近于恶性肿瘤。这些改变的类器官也在免疫缺陷小鼠身上形成了肿瘤。

    研究小组进一步发现了一类分子(脂质)的异常,这些脂质除了储存能量,还发挥着其他作用,他们确定血小板激活因子是GEJ有机体中上调脂质的关键。他们使用WEB2086,阻止了植入的GEJ器官类肿瘤的生长。WEB 2086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一种用于治疗血小板疾病的化合物,能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受体。

    研究人员表示,在将WEB 2086用于人类患者之前,还需要更多的临床前研究,类器官可能有助于推进此类研究。此外,将类器官与CRISPR-Cas9结合起来,对于研究其他人类肿瘤来说是一个潜在的有效策略。

    不同的前沿技术相遇,会擦出意想不到的火花。上述研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把方兴未艾的基因编辑技术和前景广阔的干细胞技术巧妙结合,探求癌症的发展规律,为人们提供了认识癌症的新途径,也为医学领域带来新启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癌症作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大杀手,其发病原因和发展机制仍亟须探索,其治疗药物和方法仍亟待改进,这也对新疗法的应用提出了迫切需求。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1205/c14739-32580401.html

冬季腹泻别大意,学会正确处理不用慌

2022-12-02    生物谷

提及腹泻,人们总是会认为夏季是腹泻的高峰,因为夏季经常食用冰冻食物,同时由于气温高,食物容易变质,使得夏季腹泻的发病率偏高。其实,冬季也是腹泻的一个高峰,由于天气寒冷,腹部容易受凉,加上进食一些生冷的食物,极易引起腹泻。此外,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也是造成冬季腹泻的两大“罪魁祸首”,感染之后会导致拉肚子,甚至伴随呕吐、发热等症状。

轻度、急性腹泻会让机体出现一系列的水、电解质失调和酸碱平衡紊乱的现象,中重度或长期腹泻会带走人体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导致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贫血、身体抵抗力下降,危害不容忽视。而与此同时,"腹泻不会要命""腹泻不用吃药""一腹泻就吃抗生素""药物混用,效果加倍""腹泻都是由细菌引起的""一旦止泻立即停药"等声音充斥网络,给患者在药物选择、日常护理造成了干扰甚至误导。

在腹泻治疗药物的选择上,《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诊疗专家共识(2013)》、《感染性腹泻临床路径(2016)》等国内专家共识、路径中,蒙脱石是治疗感染性腹泻的基础药物之一,主要通过吸附肠道毒素和保护肠黏膜发挥止泻的作用,可用于成人急、慢性腹泻及儿童急性腹泻治疗。

1992年思密达®(蒙脱石散)被引进中国,距今已经30年,不断探寻患者和消费者的需求,守护了两代人的胃肠健康。今年五月,思密达®携手移动医患交流平台春雨医生,联合发布《2022年腹泻人群肠道健康白皮书》,并邀请消化科及儿科专家进行了深入解读,呼吁公众重视腹泻疾病,关注肠道健康。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科王化虹教授表示:"腹泻也需要对症治疗、科学用药。中药讲究辩证施治,建议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根据不同腹泻类型使用。对待抗生素需保持谨慎态度,不应滥用抗生素类药物。最好先进行大便常规检查、明确致病菌种类后遵医嘱服用合适的抗生素治疗。蒙脱石散,可以吸附肠道里的病菌、毒素及毒素等,同时在消化道黏膜覆盖一层保护膜,最后通过肠道蠕动将其吸附的东西排出体外,不入血、不影响正常肠道蠕动、不经肝肾代谢,治疗腹泻安全性良好,适合当做大部分家庭的常备药。"

腹泻也是儿科常见的消化系统的病症,5岁以下儿童是腹泻的高发人群,如果治疗、处理不当,还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发展造成影响。世卫组织对儿童急性腹泻治疗制定了四大目标:预防脱水;治疗脱水;预防营养不良;缩短腹泻病程、减轻腹泻症状、减少复发。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儿科徐樨巍教授建议:"小儿腹泻是由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症候群,是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发生于2岁以下儿童,正值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治疗儿童腹泻最重要的是通过补液来预防和治疗脱水,并在此基础上缩短腹泻时间,恢复正常排便。建议选用蒙脱石快速止泻、并保护胃肠黏膜。蒙脱石只在肠道发挥作用,并不进入血液,不会加重肾脏负担,安全性良好,家长可以放心使用,在症状缓解之后,家长还可以视情况添加益生菌改善肠道菌群。

思密达®源自法国,是蒙脱石散原研药物,品牌一直敏锐关注消费者的需求,推出了儿童喜欢的草莓和桔子口味,以及适合作为家庭常备药的大包装。同时,为了进一步满足年轻消费者在新场景下的健康需求,品牌正在加快引进 "免冲即服"的新剂型。凭借品质和创新,思密达®荣膺了中国健康产业最高荣誉 "西普金奖",致力引领健康生活。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0619e5029366.html

JAMA·精神病学》:科学家发现氯胺酮改善难治性抑郁障碍的新机制!

2022-12-02    奇点糕

重度抑郁障碍(MDD)和双相抑郁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患者常伴随无价值感、悲观、绝望等一系列消极观念[2],从而对生活事件产生认知偏差,对自己、世界以及未来产生消极看法[3]

既往的认知研究表明,人们会在经历新的生活事件后产生信念更新[4]。对于健康群体而言,好消息后的信念更新多于坏消息后的信念更新,即信念更新通常是不对称的[5]

例如,当有人预估他们患癌症的可能性为10%,然后得知普通人群中患癌症的平均概率为30%,此为坏消息,但在得知这个概率后他们并没有在第二次测量时更新他们的估计值;而如果一个人了解到患癌症的可能性低于自己的预期,例如估计自己患癌症的概率为40%,然后得知平均概率为30%,此为好消息,那么他们会大幅更新自己的估计值使其更接近平均概率[6]。这种效应被认为是乐观偏见的基础,而乐观偏见对保持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尽管在健康人群中不断观察到对好消息的选择性更新,但抑郁障碍患者在信念更新方面缺乏乐观偏见,并对未来抱有持续的负面预期[7],这一特征也被认为在抑郁症状的维持和潜在的治疗耐药性中起着重要作用[8]

近期一篇由巴黎索邦大学脑研究所的HugoBottemanneLianeSchmidt等人发表在JAMAPsychiatry上的研究表明,氯胺酮改善难治性抑郁障碍(TRD)患者的抑郁症状与信念更新过程有关,揭示了氯胺酮对TRD患者产生快速抗抑郁作用的可能机制。

TRD是造成抑郁障碍残疾负担的重要因素,也是精神医学领域的重大挑战之一。通常,TRD患者的抑郁症状更加突出,有着更高的自杀风险,治疗上,TRD对药物应答较差,常需要联合多种抗抑郁药物。这不仅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的风险,更是增加了疾病伤残负担。研究表明,有约1/3的抑郁障碍患者为TRD[9],所以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显得格外重要。

在过去十年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拮抗剂氯胺酮,作为治疗TRD的新型抗抑郁药物逐渐走入大家视线[10]。有研究发现,氯胺酮具有快速抗抑郁的临床效应,其药物浓度可在24小时内达到峰值[11]。此外,另一项研究表明,单次静注氯胺酮可以持续改善消极信念[12]。但我们对氯胺酮在TRD中的认知作用及其与临床改善间的关系知之甚少,也尚不清楚氯胺酮如何影响TRD患者的信念更新机制。

那么,氯胺酮与信念更新间有何关系?又通过什么机制改变信念更新?这种潜在的认知效应又如何与氯胺酮在TRD上的抗抑郁效应联系起来呢?

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这个研究是如何开展的。

研究共纳入26TRD患者及30名健康受试者,纳入标准为:18-70岁;根据DSM-5诊断标准诊断为MDD或双相抑郁;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得分大于20分;TRD定义为对至少2种抗抑郁药物治疗无效;Maudsley分级法评分大于7分。排除TRD除外的精神疾病及神经疾病、过去12个月内存在物质依赖史、既往娱乐性使用过氯胺酮者。

TRD患者在一周内共静注3剂氯胺酮(0.5 mg/kg),用MADRS测量抑郁症状,用信念更新任务测量信念更新,分别在首次输注前24小时(T0)和第一次输注后4小时(T1)以及第三次输注氯胺酮(T2)后4小时进行评估。健康对照组则不接受氯胺酮注射,在基线及T2接受信念更新测试。

其中,研究共使用了120个不良生活事件,并将其随机分配到三个列表中,每个列表对应一个时间点(T0,T1, T2)。信念更新任务测量了因变量-信念更新(UPD),它反映了参与者在被提供经历特定不良生活事件的实际概率后,首次信念估计(E1)和第二次信念估计(E2)之间的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在首次输注氯胺酮的4小时后(T1),MADRS评分从基线的37分下降至33分,在T2时下降至27分,即氯胺酮治疗可使MADRS评分迅速、显著下降(z=3.33,P=0.001),并在1周后仍显著低于基线评分(z=4.1, P0.001)。

另外,在氯胺酮对乐观偏见的影响方面,结果表明,在首次输注氯胺酮的4小时后(T1),与健康对照组的基线测试和顺序测试相比,相较于坏消息,TRD患者在接受到好消息后更易发生信念更新。乐观偏见的出现与治疗1周后的抑郁症状呈负相关,即在信念更新中表现出较强乐观偏见的患者同时也有着较少的抑郁症状(r=-0.4,P=0.04, 95% CI: -0.32-0.33)。

A. 折线图显示了在好消息和坏消息后观察到的平均信念更新。B.26TRD患者氯胺酮治疗1周后抑郁评分与信念更新的相关性

本研究使用了一个根据强化学习(RL)算法建立的模型,结果显示,好消息后的信念更新程度大于坏消息,即治疗后,相较于坏消息,TRD患者在接受好消息后更易发生信念更新。

箱线图显示的IQR是通过将RL模型与观察到的信念更新相结合而获得,研究对象为26TRD患者(A)和30名健康对照参与者(B)。箱线图旁的抖动散点显示个体LRs,每个点代表1名患者。aP <0.05

通过中介分析发现,信念更新在氯胺酮和抑郁症状之间起到间接中介效应,即氯胺酮引起的信念更新效应在治疗后1周时介导了其临床抗抑郁疗效。

箱线图显示了信念更新偏差的IQRMADRS在氯胺酮治疗前24小时和治疗后1周的得分。箱线图中的黑线显示中值,每个箱线图左侧的抖动散点显示单个患者

本次研究再次证实了氯胺酮能快速、持续地降低抑郁症状,并创新性地着眼于TRD患者的信念更新机制。发现注射氯胺酮的TRD患者有着比基线水平更强的乐观偏见,这与患者治疗1周后MADRS评分的降低相关,并在氯胺酮及其1周后的临床疗效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研究仍有一些局限性。首先,研究无法推断氯胺酮对TRD患者影响的特异性;另外,研究中,患者是在以往的抗抑郁治疗方案之外联合氯胺酮,以实现更强、更持久的抗抑郁效应,这些不同类型的抗抑郁治疗策略也可能调节信念更新。

总之,此研究的这些发现揭示了氯胺酮快速抗抑郁作用的潜在机制,这将是理解速效抗抑郁药物认知效应的新思路。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e238e503114a.html

节食减肥为何易反弹?翟琦巍团队揭示背后的机制并提出相应对策

2022-12-05    生物世界

饮食限制(DietaryrestrictionDR),也常被称为节食(Dieting),是一种常见的通过限制饮食来控制体重、减少体脂的饮食干预方式。无论胖瘦、青少年还是中老年,不同社会阶层的人都有很大比例在通过节食控制体重或者减肥,并且拥有正常体重的人群节食的比例也越来越高。

然而,许多研究表明节食人群较少能够很好地维持减去的体重,往往会面临体重体脂快速反弹的问题。深入理解节食后体重体脂反弹的关键机制,找到相应的干预策略至关重要。另外,影响机体能量稳态的环境和遗传因素都可能导致肥胖的发生。但环境因素中导致肥胖的因素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翟琦巍研究组在 NatureMetabolism 期刊发表了题为:High-proteindiet prevents fat mass increase after dieting by counteracting Lactobacillus-enhancedlipidabsorption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通过十种不同节食模型,发现节食终止后都会导致体脂快速积累和肥胖;该过程中肠道乳酸杆菌及其代谢物快速增多并促进肠道脂质吸收是导致脂肪快速积累和肥胖的关键原因;通过高蛋白饮食干预或特定抗生素处理可有效缓解节食终止后的体脂增长和肥胖。

为了研究节食后体重体脂反弹的机制,该研究首先设计了多达10种不同类型的小鼠饮食限制模式,包括连续3天每天均等或梯度递增或递减共计少吃2天或1天的食物量,连续2天每天减半食物量,连续6天、12天或24天每天摄入2/3的食物量,以及连续30天的隔天禁食。

研究发现所有这些饮食限制,都可以显著降低体内脂肪含量。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旦恢复自由饮食,小鼠的体脂含量快速增加,并可达到最初体脂含量的约两倍,同时伴随褐色脂肪细胞的白色脂滴积累以及肝脏脂肪变性。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节食后的摄食量增加,但控制节食后摄食量至正常饮食水平后仍然出现体脂快速增长至近两倍的现象,说明节食后的摄食量增加并不是节食后肥胖的主要原因。深入的研究发现,节食终止后肠道脂质吸收显著增强,同时脂肪组织脂质合成代谢增加以及总的脂质氧化减弱,这些变化会导致饮食限制后的体脂含量快速积累。

为了寻找有效的营养干预策略,研究团队进行了血液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发现差异代谢物主要集中在蛋白的消化和吸收、氨基酸代谢和氨基酸合成相关通路。因此,在饮食限制后,研究团队给小鼠提供了正常蛋白、高蛋白、低蛋白饮食以及在正常蛋白基础上额外添加必须氨基酸的饮食。

结果显示高蛋白饮食可有效抑制饮食限制后体脂含量的快速增加,甚至维持了饮食限制的体脂减少效果,同时避免了褐色脂肪细胞的白色脂滴积累以及肝脏脂肪变性。同时,这种效果对于雌性和雄性小鼠都是有效的。由于高蛋白饮食会导致摄食量减少,为了排除摄食量减少的影响,研究团队使用正常蛋白饲料或高脂饲料的等能量配对饮食实验揭示了是食物组分而非卡路里摄入量,是高蛋白饮食缓解饮食限制后体脂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高蛋白饮食抑制了饮食限制后肠道和血液胆汁酸水平的增加、削弱了肠道脂质吸收、减少了白色脂肪组织的合成代谢并且增加了总的脂质氧化。

饮食是决定肠道菌群生态的关键因素,而肠道菌群可以影响肠道的脂质吸收以及脂肪组织的脂质代谢。为进一步研究饮食限制后体脂反弹以及高蛋白饮食抵抗体脂反弹的机制,研究人员进行了盲肠菌群的16SrDNA测序。

结果发现饮食限制后小鼠的肠道菌群组成发生了显著改变,其中的乳酸杆菌比例从节食前的不足5%快速增长至约50%,高蛋白饮食可显著抑制乳酸杆菌比例的增加。研究团队接着从小鼠盲肠内容物中分离、鉴定了一种乳酸杆菌,并命名为Lam-1,同时验证了饮食限制后Lam-1丰度极显著增加,而高蛋白饮食小鼠的Lam-1比例显著降低。使用对Lam-1高度敏感的抗生素处理小鼠可显著抑制Lam-1的生长,进而减弱饮食限制后的肠道脂质吸收和白色脂肪组织的脂肪酸摄入,并最终减少体脂积累。更进一步地,通过无菌(Germ-freeGF)小鼠、悉生(GnotobioticGB)小鼠以及正常饲养的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pathogenFreeSPF)小鼠的实验表明,补充乳酸杆菌Lam-1或者其产生的代谢物可显著增强肠道的脂质吸收以及白色脂肪组织的脂肪酸摄入,进而导致脂肪的积累。

节食终止后出现肥胖的机理及相应的干预策略。节食会导致肠道中一种乳酸杆菌(Lam-1)丰度大幅增加,并进一步影响相应代谢物的水平,从而增强了肠道脂质吸收,并进一步导致白色脂肪的脂肪酸摄入增强,最终导致肥胖。高蛋白饮食和特定抗生素干预可以有效抑制该过程。

综上所述,该研究发现多种类型的节食终止后都会导致脂肪的快速积累和肥胖,揭示了体重反弹过程中肠道乳酸杆菌及其代谢物的增加会促进肠道脂质吸收和脂肪积累,而饮食限制后的高蛋白饮食或特定抗生素处理可以抑制乳酸杆菌的生长进而抑制肠道脂质吸收和脂肪积累。该研究显示饮食限制后恢复自由饮食会导致肥胖的发生,也为肥胖研究提供了除高脂高糖饮食之外的全新的系列动物模型。同时,该研究也指出,通过高蛋白饮食或抗生素靶向肠道乳酸杆菌从而抑制肠道脂质吸收,是预防节食后肥胖的有效策略。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822fe506684e.html

管住嘴迈开腿真可行!荟萃分析发现,在前驱性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

生活方式干预降低心血管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的效果与常规护理相仿

2022-12-05    奇点糕

谈到预防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症等此类慢性病,“管住嘴,迈开腿”一定榜上有名。这个建议看似隔靴搔痒,却有些“万能buff”的光环,不仅适用于健康和患病人群,而且贯穿慢性病防控与治疗的全程。

其实不难理解,现在普遍认为慢性病病因与个人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从生活方式方面干预也无可厚非。就拿糖尿病来说,多项研究结果均表明,生活方式干预可改善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如高血压和血脂异常[1-2]

然而,也有研究结果显示,以饮食管理和体育锻炼为主的生活方式干预在降低死亡率方面却未表现出明显益处。

于是,科学家对大量相关的随机临床试验(RCTs)进行了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旨在评估长期生活方式干预和积极控制对前驱性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的影响。研究成果发表于《糖尿病护理》杂志上[3]

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在降低前驱性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方面,以长期饮食管理和体育锻炼为主的生活方式干预与常规护理效果相仿。

研究人员通过MEDLINECochraneCENTRALEmbaseWeb ofScience检索获得相关文献,并纳入了比较前驱性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受试者接受生活方式干预和积极控制的RCTS

经过层层排除,最终共纳入11项研究,16574例受试者。其中,7项研究(63.6%)包括糖尿病前期患者;4项研究(36.3%)包括糖尿病患者。平均干预时间为4.25年,总随访时间230年不等。5项研究进行了试验后随访分析,大多数RCTS来自欧洲。

该研究纳入的11RCTs中,生活方式干预主要为饮食管理、锻炼或二者相结合;积极控制(对照组)主要包括不进行任何生活方式干预、常规护理、患者教育或药物治疗等。

11RCTs中生活方式干预与常规护理的详细内容

研究人员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所有纳入的RCTS进行了频率分析和荟萃分析,以估计死亡率的相对风险(RR);量化了研究间的异质性;通过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对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并采用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系统(GRADE)对证据等级进行了评估。

在全因死亡率方面,共纳入16554例受试者,55.5%为女性,平均年龄55.5岁,平均体重指数(BMI)为30.5 kg/m2。总全因死亡率为13.83%,生活方式干预组死亡1205例,对照组死亡1085例。

研究结果表明,在降低全因死亡率方面,生活方式干预与常规护理的效果相近(RR0.9395%CI0.85-1.03)。GLMM分析证实了这一结果(RR 0.9595%CI 0.87-1.03;),GRADE分析显示该结果为中等强度证据。

此外,敏感性分析与亚组分析结果与上述结果保持一致,均证实生活方式干预在降低全因死亡率方面并不比常规护理更具优势。

生活方式干预对全因死亡率的影响分析

在心血管死亡分析中,研究纳入了11017例受试者,51.9%为女性,平均年龄54.5岁,平均BMI 31.8 kg/m2,总体心血管死亡率为5.69%

结果表明,生活方式干预在预防心血管死亡方面的效果与常规护理相近(RR0.9995%CI0.79-1.23)。该结果同样得到了GLMM分析的证实,敏感性分析与亚组分析与该结果类似。

生活方式干预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分析

总体来说,这项对RCTs进行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的研究表明,在降低前驱性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方面,长期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与常规护理相仿。

亚组、敏感性和荟萃回归分析显示,生活方式干预类型、平均随访、年龄、血糖状态、地理位置、偏倚风险或体重变化等对结果均无影响。所有这些结果都得到了GLMM的证实,大多数研究的偏倚风险较低,两个结果的证据等级适中。

当然,该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第一,RCTs中的生活方式干预方法各不相同,对照组也不一致,达成研究结论时应考虑到这些因素。第二,对于将死亡数报告在失访中的研究,特别是缺少结局数据和报告结果时,很难判断研究的偏倚风险。第三,纳入的RCTs中以药物治疗(二甲双胍)的研究仅有1项,在分析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对结局的影响时,无法对比不同的研究。未来仍需要不断更新证据充分的长期RCTs,进一步完善研究结果。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199ee506705b.html

拒绝赌命:医保已有多种抗艾原研药可选,HIV感染者大可不必再买黑市仿制药

2022-12-05    生物谷

从一组数据说起,中国百万HIV携带者的用药现状

近期,一组数据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据显示,我国HIV携带者用药比例中免费药占比为58.2%、医保药占比为20%、自费药占比为21%[1]此外,根据我国HIV携带者总量,还可推测出有近万名患者正在服用来自于黑市的仿制药。

大量患者服用来路不明的黑市仿制药来进行抗病毒治疗,这引起了我们的担忧。有人会问,自从国家2003年开始出台“四免一关怀”政策后[2]HIV病毒携带者完全可以免费用药,而且现在还有医保药物,他们为什么还要铤而走险去代购一些黑市仿制药呢?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有幸采访到了一位来自湖南长沙的大学生小郑,他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显得支支吾吾,再三追问之下,他才吞吞吐吐地说到:“谁不懂这个道理呢?免费的东西可能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一天要吃很多药,副作用太大,吃得头晕呕吐犯恶心,长年累月之下,肝肾都坏了,而且还有耐药风险,需要经常换药。我其实很想吃贵一点的自费药,可是太贵了,没经济能力,只好去买效果差不多的仿制药,从印度代购非常便宜。”

在采访的结束,小郑悄悄告诉我们,他不想拿着医保卡去拿药,那样别人就会知道自己是感染者,太丢人,自己的隐私迟早会被人知道,倒不如自己代购,偷偷吃药……

像小郑这种自己偷偷自己服用黑市仿制药的情况肯定不在少数,他们有各种难言之隐。对此,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首席专家、主任医师蔡卫平教授坦言,“很多人害怕任何人知道自己是HIV感染者,他们渴望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少、服用更便捷的原研创新药物,但因为价格昂贵,只能去黑市寻找类似的仿制药。”

但,这显然是一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

要知道,一旦确诊HIV感染,一定要坚持服用抗病毒药物将病载量抑制在一个较低水平,通过微商、QQ群等非正规渠道代购的药物,真的能保证药物的活性成分和剂量组成与原研药一样吗?这些黑市仿制药通过了我国的一致性评价了吗?药物真假谁能分辨?

对于这些不能明确保证疗效,且具有未知风险的药物,我们真的敢把自己宝贵的生命如此儿戏地托付于此类药物上吗?

黑市药≠原研药,千锤百炼的原研药只做HIV感染者的守护神

对于上百万HIV携带者,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吃到安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国家每年要花费数十亿元来为此买单。

免费药物虽然副作用会大一点,但也都是根据患者身体情况来进行组合,并随时调整的,抗病毒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考虑到经济条件较好的患者,对抗病毒药物有较高需求,所以在免费药之外还增添了医保药和自费药,这三种用药方式组成了“三驾马车”,拉动着全国HIV感染者的抗病毒之旅不断奔向新的未来。

如此,我们更没有理由把自己的生命交给黑市里来路不明的仿制药了,我们需要对自己负责!在众多HIV感染者中,原研药竟充当着一种“保护神”的角色,是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是,与仿制药相比,这种“保护神”却得之不易。

据蔡卫平教授介绍,黑市仿制药跟原研药很多不一样,不可能仿得一模一样。黑市仿制药价格之所以那么低,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没有研发费用,存在较低的成本;二是原料方面没法保证。然而仿制药就算是原料一模一样,药物的生产工艺也是千差万别,没有办法保证在HIV感染者体内保持稳态的浓度,吸收效果也无从保证。

原研药的诞生之路无比艰辛,是一种从无到有的创新存在,是科技进步和智慧结晶的代表。其从研发到上市往往需要10多年的时间,在研发过程中具有充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历经了完整的、全程的药学、非临床和临床试验评价,拥有大量的人体试验证据,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面有品质保证[3]

而仿制药呢?仿制药的研发则相对简单很多。无需大费周章,只需以原研药为参考,探索合成方法,简略临床试验,在符合相关标准规定以后,即可上市。其总的研发时间一般10-13个月。

另外,产品上市后,很多原研药企业需要进行IV期临床试验,验证上市后安全性追踪。而仿制药无需进行大量的临床试验,没有在大量的患者和人群中使用过,虽然经过了一致性评价,但临床试验数据的积累与原研药不可媲美,仿制药的安全性可能无法达到原研药的高度。

 “从医生的角度来讲,我宁愿HIV感染者去黑市购买的药完全是假药,一点药物成分都没有,顶多就是用了没有效果,但如果这个药有那么一点点效果,又不是太好,量也不足,吸收浓度不足,起不到抑制病毒的作用,但因为又有药在,诱导病毒产生耐药,去适应那一点点药,最后导致HIV感染者服药的过程中发现病毒经常有反弹。这真的是得不偿失。”蔡卫平教授强调。

不再赌命!医保创新药让每一个“折翼的天使”都能用得起

曾有患者在门诊如此说到:“我吃不起原研药,太贵了,我就这么一条贱命,现在的所有结果都是我自找的,耐药就耐药吧……”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每每听到患者说出这样的话,心如同刀割,我们真的吃不起原研创新药吗?”蔡卫平教授说道。“不!在国家把各种原研创新药纳入医保之后,仿制药价格低廉的优势早已不复存在,我们每个人几乎都能吃得起原研创新药。”

 “就好比目前抗病毒效果非常好的一种治疗药物比克恩丙诺片,作为一种新型整合酶抑制剂药物的代表,其可以满足临床上对于HIV感染者治疗的更高需求。这种药物以FTC/TAF为骨干[4],能够更快地降低病毒载量,安全性较好,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较少,而单一片剂让患者服药更为简便,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助力患者回归正常生活。”蔡卫平教授进一步介绍。

一经上市,比克恩丙诺片等抗病毒治疗方案得到了政府和临床医生的认可,也让百万HIV病毒携带者对原研药的价值有了全新认识[5]

可是,过去,百万HIV患者也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价格较贵,一个月就要花费三千多元。但自从今年开始,价格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2021123日,国家医保局公告2021年度医保目录谈判结果,从202211日起,比克恩丙诺片正式进入医保,一个月仅需一千元左右,甚至几百元就能够实现规律服用,这无疑减轻了患者的巨大负担,对于百万HIV病毒感染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

另外,针对服用医保药会泄露隐私的问题,也是无稽之谈。根据国务院《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感染者仅在就诊的定点医院,医生可以查询既往病史的治疗情况,而全国各省市的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彼此独立,互不联网,其他医生不能通过医保卡得知病人是否为HIV携带者。因此,用医保购买抗HIV药物,感染者的权益和隐私能够得到保证。

所以,隐私问题,我们完全不需要担心。蔡卫平教授常对病人说,“HIV感染者和普通人能有什么不同呢?完全没有不同,都是一个鼻子两只眼,只要用药正规,幸福的生活也照样向他们奔来,谁没有追求生活和美好的权力呢?这是我从事临床工作以来一直坚定不移的想法。”

摘引网址: https://news.bioon.com/article/10c9e505595d.html

鼻喷新冠疫苗获批紧急使用可预防奥密克戎导致的相关疾病

2022-12-06    科技日报

    125日,科技日报记者从福建省科技厅、厦门大学获悉,日前,由该厅立项支持的疫情防控应急科研攻关成果——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肺炎疫苗(以下简称“鼻喷新冠疫苗”),经国家卫健委提出建议,国家药监局组织论证同意紧急使用。研究数据显示,该疫苗对奥密克戎株导致的症状性感染,有良好的防护效果和安全性。

    该款“鼻喷新冠疫苗”由厦门大学牵头,联合香港大学、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制,是我国布局新冠疫苗应急攻关的5条技术路线之一,也是全球首个获批进入临床试验的“鼻喷新冠疫苗”。

    据介绍,流感病毒具有与新冠病毒(尤其是奥密克戎变异株)高度重叠、从鼻腔开始的全呼吸道易感细胞解剖分布特点。该疫苗通过鼻腔喷雾方式接种,可在呼吸道形成预防新冠病毒入侵的第一道免疫屏障,快速起效、持久保护,对包括奥密克戎在内的各种突变株具有突出的广谱防护优势。

    创新机制,科研攻关快速应急响应见成效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为尽快组织研制在点状暴发疫情早期能快速填补防控薄弱点、提高免疫屏障的疫苗产品,福建省科技厅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强化省科研攻关组职能,组建工作专班,单独设置新冠病毒疫苗组,充分调动全省科技资源和各方力量,组织开展新冠疫苗科研攻关。”福建省科技厅厅长陈秋立说。

    为此,福建省科技厅快速摸排全省传染病防治、病毒检测、疫苗研发等领域优势科研单位、企业和专家,在全国范围内较早启动征集疫情防控应急科研攻关项目,疫苗研发方面重点依托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夏宁邵团队,从减毒载体疫苗、基因工程重组疫苗两条技术路线开展应急攻关。同时,坚持“疫情急需,短期见效”“先研究,后立项”“边研究,边申报”原则,采取“特事特办”,简化立项程序,启动实施疫情防控应急科研攻关“1+N”项目,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资金引导作用,激励研发更多硬核成果。

    聚焦缺乏高安全等级医学研究实验室这一突出难题,该厅积极融入全国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整体布局,依托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谋划并推动建设厦门大学动物及生物安全三级(P3)实验室。

    通力合作,打通成果转化多个关键环节

    “为加快新冠疫苗研发工作、推动产品早日上市,福建省科技厅密切跟踪项目进展,全力跟进做好课题立项、临床前研究、申请批件、临床研究、紧急使用等环节的服务保障工作。”陈秋立说。

    两年多来,福建省科技厅主要领导多次带队赴科技部、国家卫健委等部委专题汇报项目进展,邀请有关部委领导莅闽专题调研,积极争取在加快福建省新冠疫苗临床试验和紧急使用等方面获得更大支持;2021年福建莆田疫情期间,还多次带队奔赴莆田防控一线,向来闽指导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福建工作组推介“鼻喷新冠疫苗”,积极争取在特定人群中紧急使用。

    经过努力,“鼻喷新冠疫苗”陆续完成了国内I期、Ⅱ期和拓展临床试验,海外Ⅲ期临床试验也于今年107日揭盲,并在1111日、1125日分别参加国家相关部门组织的新冠疫苗视频论证会后获批紧急使用。

    此外,福建省科技厅立项支持的另一疫苗项目“新佐剂重组新冠肺炎疫苗”也在加快研制中。除疫苗产品外,该厅正同步推动“广谱抗新冠病毒口服药3CL蛋白酶抑制剂GST-HG171”尽快上市,加快高效便携快速“个人核酸居家自测试剂盒”项目投产,加速基于紫外光病毒瞬灭技术的全国首套“紫外光催化复合消杀机”产业化。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1206/c14739-32581241.html

臂长决定有丝分裂染色体宽度

2022-12-07    科技日报

  在每个生物体中,较长的染色体臂总是较宽。

  科技日报北京126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有丝分裂染色体中DNA压缩的大小和程度因生物而异。这是如何调控的,即什么因素控制着有丝分裂染色体的形成和尺寸,仍是一个谜。由日本早稻田大学、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和日本癌症研究基金会科学家组成的联合团队正在着手破解这一谜团。现阶段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细胞报告》杂志上。

  在有丝分裂期间,DNA显著压缩以形成染色体,一种名为凝聚素的大型蛋白质环复合体在压缩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它结合在DNA上的特定位置,并通过形成环来压缩DNA。凝聚素对DNA压缩至关重要,DNA压缩与染色体尺寸密切相关,越厚的染色体越紧凑。研究人员发现凝聚素结合位点的模式是物种特异性的。但凝聚素和染色质接触在决定染色体尺寸中的确切作用尚不清楚。

  研究人员探索了凝聚素和染色质接触的各个方面。他们使用Hi-C和超分辨率显微镜分别分析了芽殖酵母和裂殖酵母中有丝分裂染色质接触与染色体臂长的相关性。确凿证据表明,在有丝分裂中,染色质接触之间的距离与臂长成正比。因此,较短的臂具有短距离接触,较长的臂具有远距离接触。这是具有物种特异性的。

  染色质接触的距离越长,染色质环越大,这两者都是染色体臂更宽的指标。因此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在一个物种中,较长的染色体臂总是较宽。

  研究人员解释说:“我们意外地发现,在整个真核生物物种中,较长的染色体臂总是较粗,这有助于我们了解细胞分裂过程中如何形成有丝分裂染色体。”

  这项研究首次确定染色体臂长决定有丝分裂染色体宽度,提供了对有丝分裂染色体结构的独特见解,挑战了目前关于有丝分裂染色体形成的观点。这一发现还将开启一种新的方法,通过控制有丝分裂的染色体结构,避免染色体错配,而染色体错配可能是癌细胞或唐氏综合症等出生缺陷形成的原因。

  摘引网址: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

噬菌体消毒剂部署“十亿小兵”抗菌

2022-12-07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126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能抗细菌污染和感染的强大新武器。他们开发出一种方法,可诱使噬菌体(吃细菌的无害病毒)连接在一起,形成微小的珠子,每个珠子直径约20微米,装载了数百万个噬菌体。含有这些珠子的新型喷雾超级消毒剂可安全地应用于食品和其他材料,消灭大肠杆菌等有害病原体。

  研究人员5日在《自然·通讯》杂志发表论文称,这种消毒剂对于食品是安全的和高效的。

  研究人员表示,当在食物上喷洒这种抗菌喷雾时,数十亿名“迷你士兵”聚集起来保护食物免受细菌污染。它们就像微小的乐高积木一样连接在一起,这种有组织的结构使它们更耐用,更容易包装、储存和使用。

  当噬菌体接触目标细菌时,它们会繁殖,在发挥作用时爆炸性地增加它们的抗菌力。研究人员表示,这是一个连锁反应,产生一种动态和持续的反应,甚至比抗生素更强大。其他抗菌产品则没有噬菌体消毒剂这种特性。

  在农业和食品生产中使用噬菌体的另一个主要优势是,它们的目标非常明确,能在不杀死有益细菌的情况下,清除有害细菌,从而提高食品的品质。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新型噬菌体喷雾剂具有很大的商业应用潜力,特别是噬菌体已经获得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批准,可用于食品中。研究论文表明,这种喷雾材料可以消除生菜和肉类中的大肠杆菌0157,这两种物质通常是疾病暴发的来源。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方法能很容易地扩展到其他导致食物中毒的细菌,如沙门氏菌和李斯特菌。噬菌体喷雾还可用于食品加工、包装和清洁,甚至可用作灌溉水和设备的处理,从源头阻止污染。

  摘引网址: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2-12/07

 “智能药丸”可吞服并监测肠道

2022-12-07    科技日报

  自供电的可吞服传感器系统,能随时间监测小肠中的代谢物。

  科技日报北京126日电 (记者张梦然)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工程学院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无电池、药丸状可吞服生物传感系统,旨在对肠道环境进行持续监测。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的该技术有望开启人们对肠道代谢物组成的新认识,这对人类的整体健康有重大影响。

  这种可吞服的生物燃料驱动传感器就像“智能药丸”,有助于进入小肠,监测葡萄糖水平并产生连续的测量值,这些数据是跟踪整体胃肠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营养、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预防肥胖等的主要因素。

  在实验中,智能药丸在吞服后14小时内持续监测猪小肠中的葡萄糖水平,每5秒测量一次,持续25个小时。目前的智能药丸长2.6厘米,直径0.9厘米。研究人员还计划将其变得更小,以便人类能容易吞咽。

  目前,对胃和肠道内的液体采样的方法是进行内窥镜检查,由医生将一根导管插入患者喉咙并进入胃肠道。新技术将超低功耗电路和无线技术与葡萄糖动力燃料电池、尖端电化学传感相结合,使科学家能更好地了解小肠环境的变化在健康和疾病中所起的作用。

  与旧方法相,比,智能药丸中的生物传感器可获得连续的数据读数。团队将传感器集成到一个电路中,进行能量收集、生物传感和无线遥测。智能药丸是一个平台,还可用于开发研究小肠微生物组的新方法。

  智能药丸或带来更简单、更便宜的小肠监测方法,节省大量成本,而且其不使用电池,供电的无毒燃料系统靠肠道中的葡萄糖运行。这种葡萄糖生物燃料电池可在运行期间获取电力,同时测量不断变化的葡萄糖浓度。

  到目前为止,小肠数据记录只在猪身上进行过,猪的胃肠道大小与人类相似。在这些实验中取得了有希望的结果后,研究人员计划增加药丸中可用的传感器数量,以监测肠道中更多化学参数。他们还计划进一步小型化传感器和电子电路,以匹配目前智能药丸市场上的产品。

  摘引网址: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2-12/

ScienceCell,少吃延长寿命的机制找到了,减少衰老过程相关蛋白

2022-12-06    医诺维

衰老,是一个复杂、多阶段、渐进的过程,发生在生命的整个过程。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体的器官、肌肉会逐渐衰老,一些疾病也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包括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近几年来,禁食成了科学界的新宠,包括限时禁食、限制热量饮食等。禁食已被证明可以减肥和延长动物寿命,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禁食有许多健康益处,改善代谢健康,预防或延缓年龄增长带来的疾病,甚至可以减缓肿瘤的生长。

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的 VishwaDeep Dixit 教授等人在 Cell 子刊"Immunity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The matricellular protein SPARC induces inflammatory interferon-response inmacrophages during aging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发现了少吃延长寿命的机制,适度限制热量摄入会减少衰老过程相关蛋白 SPARC 的产生,从而抑制有害炎症,改善新陈代谢,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延长健康寿命。

在长寿研究中,限制热量一直是热门。减少热量摄入已被证明可以延长多种动物的寿命,包括果蝇、线虫、小鼠和非人灵长类动物。

美国耶鲁大学的 VishwaDeep Dixit 教授在国际顶尖期刊"Science "上发表了一篇题为"Caloric restriction in humans reveals immunometabolic regulators of health span"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首次对人类实验表明,热量限制可以改善新陈代谢和免疫反应,有助于提高人类的健康和寿命,研究还确定了一种可用于延长人类健康的关键蛋白质PLA2G7。(阅读详情)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了这项为期两年的临床试验“减少能量摄入的长期影响综合评估”(CALERIE),这是一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的临床试验的数据,是第一个对健康人类热量限制的随机对照研究。

在实验中,一些参与者在两年内每天减少14%的卡路里摄入量,而其他人则照常进食,研究人员分析了未来两年限制卡路里摄入对健康的长期影响。

在实验的一年和两年后,研究人员分析了参与者脂肪组织的基因变化,以确定限制热量摄入产生积极影响并可能成为治疗目标的分子。

分析发现,那些摄入较少卡路里的人的脂肪组织中SPARC的蛋白质的含量显著降低,SPARC是一种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肥胖会增加SPARC含量,与肥胖、糖尿病和炎症有关。

众所周知,炎症在年龄相关的衰退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了像热量限制这样的长寿干预是否通过SPARC控制炎症和免疫反应。

为了深入研究SPARC对炎症的作用,研究人员分析了SPARC对小鼠免疫细胞和小鼠健康的影响。

研究发现,SPARC通过转录因子IRF3/7诱导干扰素刺激的基因表达,将抗炎巨噬细胞转化为促炎表型。

此外,降低小鼠脂肪细胞产生的SPARC,可减少炎症,改善新陈代谢,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延长其健康寿命。

研究人员表示,通过该研究,我们对SPARC如何通过作用于巨噬细胞影响炎症和健康有了更好的理解,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预防与年龄相关的衰退。而且在不改变卡路里摄入量的情况下诱导限制卡路里的健康益处,它有可能是一个有效的靶点。

总的来说,研究表明,限制热量摄入会减少衰老过程相关蛋白 SPARC 的产生,SPARC是炎症和干扰素反应的免疫代谢检查点,可用于延缓与年龄相关的代谢和功能衰退。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cbf3e50845f1.html

Science:由于未考虑交配模式,人类性状之间的基因关联被夸大了

2022-12-06    生物世界

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中估计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性的方法,已成为研究人类复杂性状遗传学和常见疾病遗传结构,以及揭示疾病之间关联的基本统计工具。

通常,对人类复杂性状的遗传相关性假设交配是随机的(随机交配),即在一个有性繁殖的生物群体中,一个雌性(或雄性)个体与任一一个相反性别的个体交配的概率相等。也就是说,任何一对雌雄结合都是随机的,不受选型交配的影响。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人们往往会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和社会结构而结成伴侣。因此,在之前的研究中,一些被归因于共享基因的遗传相关性可能代表了错误的统计假设。

近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Science 上发表了题:Cross-traitassortative mating is widespread and inflates genetic correlationestimates 的研究论文。

这项研究显示,遗传相关性评估的实质性变化可以通过交叉表型相关性来解释。目前评估性状之间遗传联系的方法未能考虑到交配模式。因此,许多关于性状和疾病共享遗传信号强度的研究结果可能被夸大了。

近年来,通过使用基因组测序技术,科学家们试图了解性状与疾病风险之间的遗传联系,并希望共享遗传学发现以为解决疾病提供线索。然而,这些分析结果值得警惕,因为许多表型相似程度有限的性状,也会显示出一定的遗传相关性。例如,对体重指数(BMI)和受教育程度之间的基因重叠估计很可能反映了由“交叉性状选型交配”引起的种群结构,即配偶在不同性状之间表现出交叉相关性的现象。因此,研究团队对过度依赖遗传相关性评估提出了警告:这种估计受到了非生物因素的干扰,并且比以前认识到的要严重得多。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引入了被忽视的潜在偏见来源:交叉性状选型交配(xAM),他们首先使用了来自英国和丹麦超过15万参与者的两个大型人口样本系统评估了 xAM 对遗传相关性估计的影响,并在先前广泛的研究表型中编制大量交叉相关性图集。研究人员观察到,xAM 会影响许多表型,并且表型交叉相关性估计与遗传相关性估计密切相关。这些表型交叉相关性可以解释相同性状对基于经验标记的预期遗传相关性的很大一部分。

接下来,研究团队使用真实的基因型数据运行了一系列前向时间模拟,以研究 xAM 对测量多种遗传相关性的影响,并证实 xAM 在广泛的模拟参数中可以引起实质性的相关性得分。

值得注意的是,由 xAM 引起的相关性得分增加并不代表偏倚,因为表型的可遗传成分之间的群体水平相关性确实会在 xAM 下增加。然而,研究人员展示,遗传相关性估计在 xAM 下会被错误指定,从而产生了有偏见的估计值;甚至在具有不相关遗传效应的性状中也会产生看似重要的评估。

研究人员还检查了对精神疾病的遗传相关性评估,这在精神病学领域已经引发了争论,因为一些研究结果显示了看似几乎没有相似之处的疾病之间存在遗传联系。例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和精神分裂症。他们发现,许多不相关性状的遗传相关性可以合理地归因于 xAM 和不完善的诊断实践。此外,分析结果还显示,一些性状对之间有着更强的联系,例如焦虑症和重度抑郁症。这表明确实存在一些共同的生物学特征。

最后,研究人员使用交叉性状偶数/奇数染色体多基因评分相关性在遗传水平上为 xAM 的历史提供了证据。

总之,这些分析结果表明,以前的研究报告可能高估了许多表型之间的真实遗传关联。由于这些估计值被用于预测疾病风险、为潜在疗法收集线索、为诊断实践提供信息,以及形成关于人类行为和社会问题的争论。因此,值得对遗传相关性估计值进行更多审查。然而,一些学者过于强调遗传相关性的估计值,他们认为基因是不可改变的,所以混杂因素可以被忽略。

论文第一作者、博士后研究员 RichardBorder 表示,如果只看一组人的两个特征,你不能得出结论说它们存在的原因是相同的;但有一种假设是,如果能追踪到基因,那么你可能会知道因果联系;但即使那里有一个真正的信号,而这项研究结果仍表明,我们高估了这种共享的程度。

论文通讯作者、NoahZaitlen 教授表示,交叉性状选型交配影响了我们所有的基因组。在整个基因组中,从母亲那里继承的DNA和从父亲那里继承的DNA之间产生了有趣的相关性。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b4fee50831c0.html

Y染色体正在逐渐消失!没有了Y染色体,谁来决定性别?

2022-12-06    生物探索

一路走,一路丢基因的Y染色体,缘于对X染色体的“委曲求全”

1600多万年前,XY染色体拥有共同的来源,各自拥有1669个基因,而现在Y染色体只剩45个有效基因、60万个碱基对,其长度仅为X染色体的1/3。美国遗传学家、诺贝尔奖得主HermannMuller1914年指出,性染色体均来自常染色体,Y染色体上几乎所有的基因都可以在X染色体上找到等位基因。XY染色体共同决定了人类以及其他哺乳动物的性别。那么是什么导致Y染色体不断缩短呢?

01Y染色体的出现,源于自然选择下的基因突变

3亿年前,Y染色体和X染色体含有相同的基因、尺寸和形状。二者在遗传过程中都正常地进行着DNA的复制、染色体的联会及同源基因的重组互换。直到某一天,在其中一条原始性染色体上的SOX3基因突变成了Sry基因。Sry基因是现代Y染色体上决定男性性别的关键基因,一旦缺失,睾丸便不会发育。

一个Sry基因突变怎么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因为在突变发生的同时,伴随着染色体倒位。X染色体上的SOX3基因在底部,本该在Y染色体对应位置上的Sry基因却跑到了Y染色体顶部。这种倒位行为导致Y染色体上基因的位置发生重新排列。Y染色体意图通过“删除错误”恢复“秩序”。X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具有等位基因,起到了“备份”作用。Y染色体倒位后基因位置变化,删除的基因缺乏备份,不可弥补。没有备份的情况下,Y染色体无法恢复,越来越短,如今仅剩下X染色体的三分之一长度。

其实,Y染色体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无性生殖由于不具有染色体的重组现象发生有益突变的个体的后代无法通过重组将各自的有益突变结合到同一个体的基因组中单个个体能够获得不同的有益突变的几率非常小。相比之下有性生殖则能很快地将不同的有益突变重组到同一个基因组产生对环境更为适应的个体。

02“变心”的Y染色体与X染色体“一决雌雄”

基因突变阻止了原本相同大小的XY染色体间的大量交换。缺乏“沟通”的它们开始分道扬镳,各自产生更多突变,因失去交换而产生的差异越来越大。最终,XY染色体各自发展出不同的性别特征基因。Y染色体上对雄性有利的基因对雌性却常有坏处;反之X染色体上对雌性有利的基因总是打压雄性特征。一旦它们“打起来”,就会影响人体性征。例如,X染色体上的DAX基因遇上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时,如果是1v1Sry占上风,男性性征正常;但当X染色体上出现两份DAX基因时,Sry无力还手,XY男性表现的会更像女性。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当XXXY相遇时,3/4X战斗力远超1/4Y。和而不同的大背景下,Y染色体受到X染色体的“选择与攻击”,最后Y染色体删除了“不被接纳”的片段,变得越来越短。当X染色体拒绝修复Y的创伤时,Y染色体开始顽强自保,在自己仅有的领地构建“镜像世界”,形成大量回文结构,备份已有的遗传信息。当自己的某个基因不幸突变时,通过将自己弯起来,进行重组互换,修复突变。缺兄少弟的Y染色体逐渐“猥琐发育”,变得功能专一,更专注于雄性发育。

Y染色体的“萎靡不振”让生物学家们担心其会在不久的将来彻底消失。研究Y染色体的权威专家David C. Page甚至在他的茶杯上亲自写下“拯救男性”。20151024日,在国际基因组学大会上,来自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LaTrobe University)分子科学研究所的JenniferGraves教授表示,Y染色体可能会在450万年后彻底消失。这一观点的依据是Y染色体每百万年减少10个基因,以此类推,不需要500万年,Y染色体就不复存在。研究发现当Y染色体上Sry基因也缺失的时候,决定男性特征的睾丸就不会再发育。除了Sry基因外,Y染色体上其他基因的缺失,也会引起整个哺乳动物群体的生长发育失调。

与人类同纲的哺乳动物,已出现Y染色体消失

啮齿动物与人类同属于哺乳动物,且有不少种类已经彻底丢失了Y染色体,从而也就丢失了位于Y染色体上,对性别分化来说十分重要的Sry基因,比如鼠科的裔鼠属(Tokudaia)和仓鼠科的鼹形田鼠属(Ellobius)。在奄美刺鼠中,Sry基因完全缺失,但仍然分雌雄。这意味着睾丸分化可以在没有Sry基因的情况下进行,然而,经过30多年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仍未能揭示新的性别基因的身份。

来自日本北海道大学的研究团队揭示了一种独立于Y染色体的新的性别决定机制。研究人员在奄美刺鼠中发现了一段仅存在于雄性个体中的DNA重复序列,该重复序列位于3号染色体Sox9基因序列的上游,能在缺少Sry基因的情况下促进Sox9基因的表达,诱导睪丸形成[1]。这一结果表明奄美刺鼠的性别决定机制已经转移到常染色体,这也是哺乳动物常染色体性别决定机制的首个例子。

研究小组收集了三只雄性和三只雌性的奄美刺鼠的组织样本,为每只个体生成基因组序列,并进行了数据分析以提取特定于某一性别的单核苷酸多型性(SNP)和复制数变异(CNV)。结果发现:

01雄性3号染色体上有性别特异性基因

雄性奄美刺鼠3号染色体短臂Sox9上游基因序列tosEnh14存在性别特异性,三名雄性的基因组中都存在这种复制,但三名雌性的基因组中都没有这种复制,表明这是雄性基因组中特有的一个等位基因。

02tosEnh14发挥Sox9增强子功能

Hi-C分析发现tosEnh14具有与Sox9基因发生染色质相互作用的潜力。进一步研究发现,该重复序列的作用类似于小鼠中的Sox9增强子Enh14

03tosEnh14调节胚胎性腺中的Sox9表达

使用基因编辑小鼠进行tosEnh14功能验证试验发现:转tosEnh14基因雌性小鼠胚胎显示出诱导睾丸形成的基因表达,雄性小鼠胚胎睾丸中显示出强大的β-Gal活性,这表明tosEnh14确实可以调节胚胎性腺中Sox9的表达。

通过对缺乏Y染色体的奄美刺鼠的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性别调控机制。在3号染色体上观察到一段仅存在于雄性个体中的DNA重复序列,并证实它发挥着类似Sox9 增强子Enh14的功能。在Sry缺失的情况下,这一重复序列会上调Sox9,并成为了奄美刺鼠新的性别决定因子。

奄美刺鼠的性别决定机制已经转移到常染色体——3号染色体上,这是哺乳动物常染色体性别决定机制的第一个发现。那么,人类Y染色体消失的那天,是否也会进化出常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机制,挽救人类于灭绝的边缘?要回答这个问题,那就要撬动杠杆,向天再借500万年了!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8b9ce5083622.html

对映体选择性平行动力学拆分取得新进展

2022-12-07    中科院广州健康院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朱强/罗爽课题组利用平行动力学拆分的策略,通过钯催化的对映体选择性环酰亚胺化反应,“一锅法”合成了两种不同骨架类型的含有季碳手性中心的杂环化合物。相关研究成果以“ParallelKinetic Resolution through Palladium-Catalyzed EnantioselectiveCycloimidoylation: En Route to Divergent N-Heterocycles Bearing a QuaternaryStereogenic Center”为题发表在ACSCatal.上。

获得手性化合物的单一对映异构体最常见的途径是对非手性底物的不对称催化转化,对映选择性地产生手性因素。另一种主要途径是把已经含有手性因素的外消旋体混合物转化为单一的对映异构体产物。这一途径可以通过以下三种策略实现:动力学拆分(KR);动态动力学拆分(DKR);和平行动力学拆分(PKR)。KR是利用两种对映异构体底物在同一个不对称催化条件下转化为产物的速率不同(k1>> k2  k2>> k1),最理想的情况是50%的一种构型的底物完全转化为单一构型的产物,而50%的另一种构型的底物完全不反应且能被回收。事实上随着反应的进行,“劣势”构型反应底物的相对浓度不断增加,它也会参与反应,导致“有害”构型的产物生成,从而降低产物的对映选择性。而DKR策略有效克服了KR的缺点,即不断富集的“劣势”构型反应底物可以不断地发生消旋化,部分转化为“优势”底物,进而不断地生成目标构型的产物。理想情况下,外消旋体底物可以通过DKR可以100%转化为单一构型的产物,但是前提是两种构型的底物在反应条件下可以快速互变(k1>> k2  k3>> k2)。为了克服KRDKR的固有限制, VedejsChen1997年引入了另一种叫做平行动力学拆分(PKR)的策略,即两种对映体底物分别沿两条不同的反应路径,以相同或接近的速率转化 (k1k3k1 >>k4  k3>>k2),得到单一对映异构体的两种产物。在一种不对称反应条件下,既要实现化学选择性又要实现对映选择性调控,即两种底物两种产物四条反应路线的调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PKR策略的另一个挑战是,所得到的两种产物一般结构类似,从而造成产物分离非常困难,因此实用性好的PKR反应并不多见(图1)。

尽管已经有一些成功的PKR的例子,但是产物结构不同并可以通过柱层析分离的报道并不多见。2003年,Fu报道了一种新的铑催化的C-H活化炔链上的醛,然后与炔进环化,以良好产率和对映选择性合成了底物范围有限的环丁烷酮和环戊烯酮。Tanaka等人使用类似的底物和异氰酸酯发生分子间[4+2]环加成,得到了庚酰胺和环戊烯酮的对映选择性衍生物。2017年,Cramer通过PKR反应合成两种独特的氮杂环骨架,3-氮杂双环[3.1.0]己烷和含季立体生成中心的1H-异吲哚。但是,在这些反应中,底物的适用范围比较窄。此外,含有季碳立体中心的杂环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药物和农药中,然而,对它们的对映选择性合成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图2)。

朱强/罗爽课题组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开发了第一例钯催化对映选择性C(sp2)-H酰亚胺化的平行动力学拆分反应。研究以外消旋的异腈为起始原料,同时生成具有季碳立体中心的二氢异喹啉和1H异吲哚。该反应可以耐受多种类型的底物,可在温和条件下顺利进行反应。由这种PKR的策略构建的五元环和六元环两种产物可以很容易地通过柱色谱分离,这使得该平行动力学拆分变得非常实用。作者还进行了DFT计算,以探索反应机理和对映选择性的来源(图3)。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博士研究生王希龙,通讯作者是朱强研究员、罗爽副研究员。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a559e50936b8.html

Protein & Cell:揭示延缓人类骨骼肌衰老的新靶标

2022-12-07    动物所

骨骼肌是执行机体运动功能的主要组织器官之一。与衰老相关的骨骼肌质量和功能减退被称为肌肉减少症(Sarcopenia,肌少症),这种疾病将导致老年人运动能力、平衡能力等身体机能的显著下降,进而增加虚弱、跌倒、残疾甚至死亡的风险。此外,骨骼肌分泌的肌源因子会对全身产生系统性影响,对于维持机体的稳态和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深入了解骨骼肌稳态维持及衰老驱动的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和临床意义。然而,由于骨骼肌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和肌纤维组成的异质性,传统的研究手段难以揭示骨骼肌中多核肌纤维细胞的特征性变化,目前人们对骨骼肌衰老机制的认识还十分有限,阻碍了相关干预手段的开发。

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组、曲静研究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思课题组以及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张维绮课题组合作,在Protein& Cell上在线发表了题为Single-nucleusprofiling unveils a geroprotective role of the FOXO3 in primate skeletal muscleaging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系统解析灵长类骨骼肌的衰老表型并绘制单细胞核转录组图谱,揭示了FOXO3作为维持骨骼肌稳态的枢纽转录因子,在拮抗人类骨骼肌衰老中发挥关键作用,为进一步开发针对骨骼肌衰老的诊断和干预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

研究人员通过对年轻和年老的食蟹猴骨骼肌进行组织学分析,发现了骨骼肌衰老过程出现肌纤维萎缩、快肌减少、慢肌增多、肌肉干细胞减少、肌间脂质积累、神经肌肉接头受损、凋亡增加、核纤层加速丢失、核内异染色质损耗等一系列衰老特征。为了在单细胞分辨率解析灵长类骨骼肌衰老的细胞分子变化规律,研究人员进一步构建了食蟹猴骨骼肌衰老的单细胞核转录组图谱,系统揭示了骨骼肌组织中存在的14种细胞核类型,包括I型慢肌纤维、IIA型快肌纤维、IIX型快肌纤维、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肌纤维等4种来自多核肌纤维的细胞核,以及肌肉干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肌腱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成纤维脂肪生成祖细胞、巨噬细胞等肌间质细胞。

尽管骨骼肌衰老过程中不同类型细胞的身份特征保持相对恒定,但特殊细胞群体的比例发生了变化,例如肌肉干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减少等。通过对转录噪音和衰老相关差异基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骨骼肌纤维对衰老具有更高的易感性,主要反映为肌纤维具有较高的转录噪音以及衰老相关差异表达的基因。进一步分析发现,FOXO3在衰老的多种细胞(包括肌纤维细胞)中均出现下调变化。与骨骼肌衰老相关退行疾病数据库的联合分析表明,FOXO3与多种骨骼肌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此外,研究人员构建了骨骼肌衰老的核心转录因子网络,也发现FOXO3在下调的转录调控网络中处于核心位置。进一步的实验证明了FOXO3在食蟹猴骨骼肌组织和人类骨骼肌样本中均呈现出增龄伴随的蛋白质水平下调,提示衰老过程中FOXO3蛋白的活力降低是灵长类骨骼肌衰老的共性特征。

为了深入探究FOXO3对人类骨骼肌衰老的潜在调控作用,研究人员建立了人多能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肌管细胞的研究体系。研究发现,与衰老的人类骨骼肌组织类似,衰老的人肌管细胞中FOXO3的表达水平也发生下调。此外,敲低或敲除FOXO3的人肌管细胞也表现为一系列衰老相关表型,包括肌管直径减小和衰老标志物增加。进而,研究人员通过基因编辑产生了内源FOXO3激活的遗传增强型人类肌管细胞,并证明了主动增加FOXO3的活力可显著延缓人类肌管细胞的衰老。

该研究首次绘制了灵长类骨骼肌衰老的单细胞核转录组图谱,系统解析了不同类型骨骼肌细胞随增龄发生的特异性分子变化规律;结合人类肌管衰老的研究体系,揭示了长寿蛋白FOXO3在拮抗人类骨骼肌衰老中的重要作用。这项研究为理解人类骨骼肌衰老的分子机制、诊断和治疗骨骼肌衰老及相关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7511e5054607.html

Nature系列综述:上海交大覃文新/王存团队总结进展期肝癌的治疗前景

2022-12-07    生物世界

肝癌是一种多基因参与、多因素介导、病理机制复杂的恶性肿瘤。据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WHO)的最新统计,2020年全球新增肝癌约90.6万例,死亡83万例,其中约50%左右的病例发生在我国。

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和肝母细胞瘤等,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类型,约占肝癌患者的85%-90%。对于早期肝癌患者,手术切除和肝移植是有效治疗手段。由于肝癌早期诊断困难、病情进展快,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进展到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对于这部分患者,系统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覃文新和王存团队在 Nature 旗下综述期刊 Nature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 发表了题为:的长篇述评。

该综述全面总结了当前进展期肝癌临床治疗及临床前研究的最新进展,同时对肝癌研究的瓶颈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见解和思考。

目前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的进展期肝癌一线疗法包括Sorafenib(索拉非尼)、Lenvatinib(乐伐替尼)和AtezolizumabPD-L1抑制剂)与Bevacizumab(血管生成抑制剂)的联合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与Sorafenib单药治疗相比,AtezolizumabBevacizumab的联合治疗可以显著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患者的总体反应率可以达到27.3%,中位总生存期达到近20个月。除了FDA批准的疗法,近些年来还有许多新的肝癌疗法正在临床试验中。这些新疗法主要可分成以下三类: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联合治疗策略等。

覃文新和王存团队对进展期肝癌联合治疗策略进行了深入阐述,将其分为以下五类:基于靶向药物的联合治疗、基于免疫药物的联合治疗、免疫药物与血管生成抑制剂的联合、免疫药物与多靶点激酶抑制剂的联合以及免疫药物与其它药物的联合,通过全面总结针对这些疗法的临床试验,描绘了一幅进展期肝癌系统治疗的“全景图谱”。

肝癌联合治疗策略

该综述还进一步分析了进展期肝癌系统治疗可能面临的挑战与潜在机遇。目前,肝癌系统性治疗缺乏有效生物标志物。覃文新和王存团队分别总结了针对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潜在候选标志物,并讨论了针对肝癌高频突变(如TERT启动子、TP53CTNNB1等)的潜在干预策略。文章还介绍了肝癌治疗中尚处在概念阶段的治疗理念,如One-twopunch(分步式治疗策略)、Syntheticlethality(合成致死)等,这些新的治疗理念将有助于加深对肝癌治疗的理解,开辟新的潜在治疗策略。

这是近两年该团队在肝癌研究领域发表的第二篇 Nature 系列长篇述评。2021年,覃文新团队以:Exploringliver cancer biology through functional genetic screens 为题,在 Nature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 发表长篇述评,总结了功能基因筛选技术在肝癌研究中的应用。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覃文新研究员、王存研究员,荷兰癌症研究所René Bernards教授,美国麻省总医院癌症研究中心和上海嘉会国际肿瘤中心朱秀轩(AndrewX.Zhu)教授为这篇最新综述论文通讯作者,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杨晨和张海林博士为第一作者。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909ee5092116.html

千金藤素片“老药新用”临床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2022-12-07    仁济医院

近日,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以下简称“仁济医院”)了解到,由仁济医院作为发起方,开展了研究者发起的千金藤素片对SARS-COV-2奥密克戎变异株无症状感染或轻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双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IIT)。该临床试验是全球首个在ClinicalTrial(国际上最重要的临床试验注册机构之一)完成登记的千金藤素相关临床试验(登记号:NCT05398705),同时,本次临床研究也是研究者发起的全球首个千金藤素对新冠无症状患者抑制病毒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的 RCT(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当前,千金藤素项目IIT临床试验研究顺利结束。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一定剂量范围的千金藤素片干预,连续5天服用具有良好药物安全性,能够缩短新冠无症状或轻症首次感染患者的病程,具有一定的抗病毒疗效,为新冠病毒的治疗和实现老药新用完成了阶段性的成果目标。

千金藤素片的主要成分千金藤素(cepharanthineCEP)是一种天然生物碱,来源于千金藤属植物。CEP最早于1934年由一位日本药剂师首次提纯,并以其主要来源之一的“千金藤”命名。在我国,CEP的重要来源物种是千金藤属植物金线吊乌龟、千金藤、地不容、云南地不容,主要分布在以云南和广西为代表的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该属药用历史已有1000多年,是众多滇桂民族民间药方中的重要成分,有清热凉血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各种传染性强和死亡率高的疫病。

地不容爬藤细节

2020年以来,疫情肆虐,寻找治疗新冠的药物迫在眉睫。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科学家开展了一系列的体外细胞和动物实验,证明千金藤素对新冠病毒进入细胞及其复制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具备成为广谱新冠治疗和预防药物的可能性。2021720日,美国芝加哥大学的DraymanN 等人在《Science》发表论文,证明CEP在体外可显著抑制OC43HCoV-OC43人冠状病毒OC43)和SARS-CoV-2两种病毒的复制。2021114日,清华大学张强锋教授等人在《CellResearch》上发文,他们在研究中选用hACE2Human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Two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转基因小鼠感染SARS-CoV-2模型,首次证实了CEP的体内抗病毒活性。

有关CEP的临床安全性,日本相关机构曾对CEP进行过两次临床试验,结果显示CEP的安全性和耐药性良好,并且通过查询企业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及公开文献,暂未发现关于CEP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记录。

此次临床实验建立了全套的信息化数据管理工具,着力提高研究的数字化水平,包括药品编盲、随机、数据管理等,极大提高了盲态试验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优化了数据质量,确保了数据真实、有效。整个电子编盲过程获得CDE专家的认可,成为新冠药物临床试验数字化的先行者。

此次实验方案设计根据第九版新冠诊疗方案中针对无症状或轻症感染者的标准化治疗原则,设置安慰剂组对照,实验方案采取随机、双盲的实验原则,方案严格按照IIT临床研究和GCP的相关规定及流程进行。

根据研究方案所设计的流程,本次试验在新冠标准治疗基础上加以两种剂量的千金藤素片干预以及安慰剂开展研究,对551名受试者进行临床试验资格评估后,筛选纳入了386例新冠无症状/轻症患者启动临床试验,排除临床试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后,最终有281例顺利完成为期5天口服给药的临床试验,其中,高剂量组94例,低剂量102例,安慰剂85例。结果显示:(1)千金藤素片在新冠无症状患者中体现出良好的安全性;(2)通过临床试验研究发现,两种剂量千金藤素片干预中的其中一种剂量在完成5天服药后,能够有缩短新冠无症状/轻症首次感染患者病程的趋势。通过统计模型进一步分析发现,与安慰剂组相比,上述依从性良好的特定剂量千金藤素对促进初次感染患者转阴的有效性达到统计学差异(HR=1.5695%CI1.03-2.37p=0.035)。

目前,项目组正在对临床试验积累的其他相关数据就进行分析,加强与药品监管部门对接沟通,按照计划积极推进下一步的工作。

记者据有关公开信息,查到千金藤素制剂现行的是国家药品标准WS-11166ZD-1166-2002-2012Z,云南白药集团大理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为标准起草单位。

目前国内获批的千金藤素制剂批文有4个,其中云南白药集团有2个,分别是云南白药集团大理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千金藤素片(国药准字Z20026797)、云南白药集团文山七花有限责任公司的千金藤素片(国药准字Z20026798)。另外2个批文分别为沈阳管城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的千金藤素片(国药准字Z20026796)、云南生物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千金藤素片(国药准字Z20026799)。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6462e510163c.html

狂犬病被动免疫新选择——全球首创双抗要来了

2022-12-07    医药魔方

新冠疫情爆发已3年有余,从AlphaBetaDelta以及目前正席卷全球的Omicron毒株及其亚型,新冠病毒的变种层出不穷,给抗击疫情带来一个又一个挑战。到今天为止,人类与新冠病毒抗争的“战火”仍在继续……

新冠病毒的出现对全人类的生活、工作造成巨大影响,也逐渐引发大家对这种肉眼见不到的微生物威力的认识,以及当下及未来如何应对这类感染性疾病的思考。

事实上,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既出现过像新冠这种突然爆发,通过空气快速传播的大规模流感病毒,也存在很多传播速度不快,但致命性极强的感染性病毒。比如,埃博拉病毒、艾滋病毒、狂犬病毒等。

回顾很多古老疾病,人类至今仍有许多还未征服,狂犬病就是其中一种。作为几乎100%致死的疾病,提及狂犬病往往令人“谈犬色变”,但它又是可预防的。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聊一聊现代医学如何一步一步“压制”狂犬病毒实现狂犬病可预防。

疫苗——狂犬病预防的第一道防线

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当人被患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或者被抓挠或伤口、粘膜被污染时,狂犬病毒开始在被咬伤的肌肉组织中复制,然后通过运动神经元的终板和轴突侵入外周乃至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在感染末期,心、胰腺、肾上腺和胃肠道等神经外组织也同时受累,导致患者死亡。

近年来,狂犬病报告死亡数一直位居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前列,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1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犬病死亡150人,仅次于艾滋病、肺结核和病毒性肝炎,是我国第四大感染性疾病,给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狂犬病被记载已有四千多年历史,古往今来的众多科学家都投身于寻找应对狂犬病的方案。从1880年开始,巴斯德便与同僚进行狂犬病的研究。直到1885年,“微生物学之父”路易·巴斯德(LouisPasteur)通过将发病动物的脊髓提取液反复干燥传代减毒后制备出了第一支疫苗[1],才使得狂犬病成为了一种可预防的病毒性疾病。

1885年,该款疫苗首次用于9岁狂犬病毒感染患儿,并使他奇迹般地度过病毒潜伏期,活了下来。为了纪念巴斯德先生在研制狂犬病疫苗方面的突出贡献,人们将其逝世纪念日——928日,设立为世界狂犬病日。

被动免疫——狂犬病毒预防的第二道防线

那么,是不是接种了狂犬病毒疫苗就意味着狂犬病可以100%得到预防呢?答案是否定的。

狂犬病毒暴露后预防(PEP)接种疫苗可诱导机体发生主动免疫,但是对于既往无狂犬病疫苗接种史的人群,在接种首剂疫苗后,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应答产生抗体需要714d的时间。对于狂犬病暴露风险高、潜伏期短的病例,仅接种疫苗可能导致免疫失败。

因此,被动免疫成为了狂犬病PEP的重要措施之一,其机制是在第一针狂犬病疫苗注射后至机体产生足量抗体前的窗口期提供即时的免疫保护。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作用机制简图[2]

1954年在伊朗一起疯狼咬伤18人的事件中,5人仅单用疫苗治疗,最终3人患狂犬病死亡;而暴露程度相似的另外13人采用疫苗联合抗血清治疗,最终仅1人患病死亡。2010年我国报告的一起狂犬咬伤多人面部事件中,单纯采用疫苗治疗的暴露者发病死亡,而其余暴露者采用联合被动免疫制剂治疗后均存活[2]

目前,已上市用于狂犬病预防的被动免疫制剂包括抗狂犬病马血清(ERA)、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HRIG)和重组人源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rhRIG[3]rhRIG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中和抗体。

虽然市场上已有HRIGERA被动免疫疗法。不过,这两类药物均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HRIG为血液制品,来源和供应量有限,价格偏高,并有血源传播疾病的潜在风险;而ERA在人体内半衰期较短,所需注射剂量比HRIG高,并有过敏反应甚至血清的安全性风险[4]

中和抗体因其良好的安全性及可获得性成为狂犬病预防中目前看来最有前景的被动免疫制剂。

中和抗体——狂犬病毒下一代被动免疫潜力之星

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因批间效价差异小、安全性高、可大量制备,因此有替代HRIGERA的潜力。另外,中和抗体另一个优势是可快速开发制备并运用于临床。

以新冠病毒为例,中和抗体是最先被研发出来应对疫情的武器。在新冠爆发不到一年,再生元/罗氏抗体鸡尾酒疗法REGEN-COV最先获FDA紧急使用授权,成为了首个具有确证性和统计学显著抗新冠病毒活性的治疗方法[5],其获批速度甚至跑赢了新冠mRNA疫苗。

截至目前,全球有3款抗狂犬病毒单抗获批上市,而国内,仅华北制药的奥木替韦单抗在今年初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现在已经进入临床的在研产品共3款,包括智翔金泰开发的全球首创抗狂犬病毒双特异性抗体GR1801注射液,华北制药另一款抗狂犬病毒单抗NM57S/NC08组合制剂,以及深圳龙瑞药业/兴盟生物开发的重组人源化单抗鸡尾酒疗法SYN023

进入临床阶段的抗狂犬病毒单抗

那么,既然已有单抗了,为什么还要开发“鸡尾酒疗法”和双特异性抗体呢?

这主要是由狂犬病毒的性质决定的。截至2014年,已确定的狂犬病病毒株多达14[3],不同的狂犬病病毒拥有不同的基因型,为了保证单抗制剂对不同病毒株或病毒的不同基因型的有效性,开发“鸡尾酒疗法”从而针对病毒不同抗原位点势在必行。WHO也建议抗狂犬病单克隆抗体制剂应将针对病毒不同抗原位点的多株单抗组合成“鸡尾酒式”组合制剂[6]

双特异性抗体——狂犬病被动免疫新选择

目前抗体“鸡尾酒疗法”在临床运用已非常多见,不过这种组合形式也有一定的缺点,由于需要分别制备不同的单抗然后进行混合,可能在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而双特异性抗体则不存在这一问题,因为其生产工艺与单一单抗类似,因此能够避免组合制剂生产过程的工艺复杂性,使得质量更加可控,安全性更高。

以智翔金泰自主研发的重组全人源双特异性抗体GR1801为例,其可同时特异性结合狂犬病毒G蛋白上表位IIII位点,通过阻断G蛋白与受体的结合,在狂犬疫苗主动免疫完全发挥保护作用前阻滞病毒对神经的侵染,预防狂犬病。

对于中和抗体来说,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对抗病毒“免疫逃逸”的能力。而双特异性抗体刚好可以有效针对这一难题。

临床前数据表明,双特异性抗体GR1801可有效预防狂犬病毒的免疫逃逸。在对3个狂犬病病毒进化群中的多种狂犬病病毒株的中和试验中,GR1801对试验用所有毒株均具有中和作用。体内试验表明,适当剂量GR1801与致死量病毒中和后,小鼠发病时间明显延后,以14d(疫苗起效达到保护效果的时间)为观察终点时,可实现100%保护。比格犬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表明,0.02mg/kg与狂犬病疫苗联用已经可以对攻毒比格犬产生100%保护,与HRIG和疫苗联用组相当。

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单次肌肉注射GR1801注射液临床结果显示,GR1801免疫原性低、安全性和耐受性均良好。GR1801单药0.05mg/kg剂量下在起效时间、抗体滴度水平、阳性率、达峰时间上与阳性对照药物HRIG相当。GR1801目前已进入III期临床阶段,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临床数据证明其在狂犬病被动免疫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智翔金泰将抗感染作为主要研发方向,除了狂犬病中和抗体之外,还有一款预防破伤风的单克隆抗体GR2001。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中毒性疾病,在无医疗干预的情况下,尤其是老年人和婴幼儿,病死率接近100%。即使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该病的病死率在全球范围仍为30-50%。由此可见,GR2001未来潜力也十分值得期待。

总结

狂犬病毒与人类共存了几千年,如今已经成为了一种可预防的疾病,但是人类与其抗争的脚步并没有停止,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存在侥幸心理。

双特异性抗体作为被动免疫新的新选择,不仅能够提供更高的安全性,也能针对多种狂犬病毒菌株展现中和能力,产生与HRIG相当的保护作用,为狂犬病预防提供了新的“隐形”保护屏障。随着更多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的出炉,相信,这一创新疗法的出现将助力减少狂犬病暴露这一目标。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501fe5093214.html

舆情信息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

2022-12-04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

截至2022123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4416.6万剂次。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xcs/yqjzqk/202212/b61523d0419244618f06626bc9dfaa4b

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

2022-12-05    光明日报

    近期,国内疫情态势又有新的变化,部分地区新增病例数持续上涨。关键时刻,更须统一思想,精准施策。我们相信,只要不断适应新冠病毒变异新特点和疫情防控新形势,科学精准优化细化防控举措,就能打好防疫攻坚战。

    优化完善防控措施,首先要管住源头、切断传播渠道。当前奥密克戎新冠病毒的多个亚型变异株在全球加速流行,尤其是奥密克戎BF.7变异株感染占比上升迅速,传播方式更隐匿,传播速度更快。面对疫情,绝不能以“躺平”消极应对。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人,占总人口的18.9%。老年群体多有基础性疾病,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群体,加之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巨大,影响面广,强化防范仍是首要工作。对高风险区域“找得到、管得住”,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是“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具体体现。可以说,切实提升疫情防控的科学化、精准化、规范化水平,科学划定风险区域,是疫情防控的基础性工作。

    优化完善防控措施,更要因时因势加强研判,因时因地优化措施,让防控工作更精准、更有效、更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要。目前,广州、深圳、重庆等地分别作出相关部署,强调按照科学、精准原则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得随意扩大密切接触者甄别范围,不以时空伴随作为判定密切接触者的标准。这些举措,是对疫情研判后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更为积极的优化措施,说明我们应对疫情的能力正在提升,防控措施更加科学精准。

    该管的要管住,该解的要尽早解开。目前,多地结合实际情况,准确把握政策变化,因时因势不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推动群众正常生产生活有序恢复。在此方面,广州、昆明、重庆、北京、石家庄等地都在做出积极尝试,一些地方努力做到“快封快解、应解尽解”,有效节约资源,努力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

    疫情当前,松懈不得。我们要充分认识抗疫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克服一切困难和挑战,相信科学的力量。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最小社会成本迅速取得疫情防控成效最大化。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1205/c14739-32580420.html

做好健康防护理性储备药物

2022-12-05    光明日报

    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时下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季节,怎么做好健康防护?如何看待用药需求?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王贵强指出:“戴口罩、保持手卫生,对防控呼吸道传染病都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对流感、新冠肺炎都可以有效防控。尤其在人群聚集的地方,不通风的地方,比如地铁、地面公交、电梯、狭小的空间,一定要戴口罩,进行个人防护。”

    “感冒没有季节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因为抵抗力下降就可以出现局部的病毒繁殖导致症状,流感主要是秋冬季为主,新冠病毒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但秋冬季是高发季节。”据王贵强介绍,从临床表现上看,感冒比较轻,一般有上呼吸道的一些症状,流鼻涕、鼻塞,个别的会有一些低热,很少有高热的。而流感常常是有全身的症状,头疼、发热、咽喉痛、肌肉关节酸痛等。

    在治疗方面,王贵强表示,普通感冒如果不治疗,本身自限,一般13天就好了,多喝水注意休息就可以。流感有特效药,通过抗病毒治疗可以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新冠目前也有抗病毒药,所以对新冠治疗更要积极,尤其是有基础病的老年人更要早期进行干预避免病情恶化,包括抗病毒治疗、氧疗、中药等综合治疗。

    “当前,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王贵强表示,万一感染了奥密克戎变异株,一部分人会出现发热、咳嗽、咽喉痛等症状,使用一些对症支持的药物包括中药就可以。60岁以上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是主要的重症高风险人群,对他们来说,最有效的保护就是接种疫苗。如果使用已获批的治疗新冠肺炎的小分子药物,要遵照医生指导。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要不要储备相应药品?对此,王贵强表示,我国治疗呼吸道感染的药物有充足储备。家里可以适当储备一些解热镇痛的日常药物,但没有必要去抢购、囤积。“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合理膳食、适当运动、良好心态以及充足的睡眠,是提升免疫状态非常好的办法。”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1205/c14739-32580414.html

孕产妇、儿童如何做好健康防护——权威专家回应防疫热点

2022-12-05    新华网

    冬季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发,疫情下孕产妇、儿童等特殊人群该如何做好健康防护?有孩子的家庭是否需要多储备一些药品?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织权威专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荃作出专业解答。

    1.问:孕产妇与普通人群相比是否更易感染新冠病毒?该如何做好防护?

    乔杰:从总体人群表现看,孕产妇奥密克戎感染率和普通人群接近,出现症状的表现类型也和普通人群接近,如咽干、咳嗽、流鼻涕、浑身酸痛、发烧等。总体而言,与普通人群相比,感染没有给孕产妇的健康带来更多影响。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的孕产妇要加强自我保护。有妊娠计划的女性最好在孕前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增强自身免疫力。尽量调整好身体状态再怀孕。

    孕产妇需注意防护,做到以下关键点:出门、在公共场所戴口罩,到医院就诊时戴N95口罩,少去人员聚集场所;居家或在办公室时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外出回来勤洗手。

    2.问:如遇封闭隔离,孕产妇无法按时就诊,该如何处理?

    乔杰:孕产妇如遇封闭隔离无法按时就诊,不要着急、焦虑,要和自己的助产机构及时联系。就诊属常规体检的,可以更改时间;如属紧急就诊,可与社区及时沟通,通过特殊通道就诊。

    3.问:正值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孩子发烧、咳嗽,是否需要去医院?

    王荃:秋冬季是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发烧和咳嗽是儿童呼吸道疾病常见症状。导致发烧、咳嗽症状的病原体非常多,以流感病毒等病毒为主,也包括某些细菌、肺炎支原体。

    孩子生病后如果精神状态稳定,家长做对症处理、观察病情即可。如果连续发热超过三天、持续高热、频繁咳嗽或呕吐,甚至出现包块、频繁腹泻、脓血便、尿量减少、呼吸增快、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情况,家长应带孩子及时就医。

    在医院期间,家长应做好自身和孩子的健康防护,戴好口罩,做好手卫生。回家后立即脱掉外套、鞋帽并认真洗手。

    4.问:有孩子的家庭眼下是否应该多备一些药品?

    王荃:家里备一些适合儿童服用的退烧药等即可,不建议家里过多存药。给孩子服药时应谨遵医嘱并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为了确保安全,家长不要只凭经验给药。

    孩子居家时,要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睡眠、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加强锻炼,多吃水果和蔬菜。北方冬季天气较干燥,家长要给孩子多喝水,加强亲子沟通,保持心情愉悦。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1205/c14739-32580428.html

老年人接种疫苗必要性大吗?——国家疾控局回应来了

2022-12-03    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22日电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部署进一步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老年人接种疫苗必要性大吗?有没有更便利的措施方便老年人接种?当前我国老年人疫苗接种情况如何?针对公众关心的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有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疾控局卫生免疫司司长夏刚。

    1.问:有群众关心,家中老人80多岁了,很少出门,有必要打疫苗吗?

    答:此次工作方案提出,加快提升80岁以上人群接种率,继续提高60-79岁人群接种率。

    我们在基层调研中发现,尚未打疫苗的老年人群往往有三方面情况:一是对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意识不足,觉得自己日常活动范围有限,接触病毒的机会比较少;二是有些本身有基础性疾病,担心疫苗接种会发生异常反应,对接种有顾虑;三是部分老年人存在行动失能或半失能情况,因此感到接种不方便。

    针对这三方面问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出台了一些办法,其中首要的是提高大众和老年人对接种疫苗的认识。老年人基础疾病比较多,如果感染新冠病毒,发展为重症、危重症甚至死亡的风险较大,因此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获益是最大的。疫苗是安全有效的。诚恳呼吁广大老年朋友们尽快行动起来,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为自己的健康护航。

    2.问:有哪些更便利的措施方便老年人接种?

    答:《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从健全机制、做好摸底、优化服务、细化宣传等方面做了部署和推进。

    在优化预防接种服务方面,将进一步提升预防接种服务的温度和便利性。在前期经验基础上,继续开设老年人接种绿色通道。同时开设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车,方便老年人接种。对一些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将安排有丰富诊疗和接种经验的医务人员,上门为老年朋友们提供接种服务,用良好的、有温度的工作服务,让老年人放心接种。另外,医务人员在接种过程中会耐心回答老年朋友们的疑问,会对老年人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确保接种安全。

    3.问:当前我国老年人疫苗接种情况如何?下一步有哪些工作重点?

    答:我国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总体情况还可以,但在不同年龄层次有差异,80岁以上的老年人接种率还不是很高。所以一方面要整体提高老年人的接种率,一方面要重点推进和提升80岁以上老年人的接种率。

    截至1128日,我国有90.68%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了新冠病毒疫苗,86.42%完成全程接种。我国80岁以上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的全程接种率为65.8%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方案要求,指导各地周密组织部署,优化接种服务,做好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和老年人的接种工作。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AiiPbnBusU

英媒:海滩上塑料颗粒数量创下新纪录,环保组织担忧

2022-12-05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海滩上的塑料颗粒数量已经创下新纪录。据英国天空新闻网123日报道,近日,一家环保慈善机构组织了“全球塑料颗粒大搜寻”活动,在全球23个国家共317处地点进行塑料颗粒的搜寻工作。人们在90%的搜寻地都发现了塑料颗粒,唯一没有被发现塑料颗粒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

    此外,人们还发现,海滩上的塑料颗粒数量创下新纪录。塑料颗粒是工业生产很多塑料制品的基本构件,常常会在工厂加工和货物运输中被意外泄露到环境中,最终进入大海。这些塑料颗粒会吸收化学污染物,然后可能被野生动物误食,对野生动物造成致命伤害。

    面对海滩上大量的塑料颗粒,环保组织十分担忧,他们正呼吁各国出台更严格的法律将塑料颗粒归为海洋污染物,并严格规范塑料颗粒的处理和运输。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AkGlU6oPgh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

2022-12-05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

截至2022124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4429.5万剂次。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xcs/yqfkdt/202212/4b8c52f3abef4295b308bc4bd17c663c

中国援塞医疗队开展义诊(环球掠影)

2022-12-06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第19批援塞内加尔医疗队近日在首都达喀尔市中心梅迪纳街区进行义诊活动,为当地民众和华侨华人问诊送药。义诊活动安排在梅迪纳一所街道学校,内容包括内科、外科、耳鼻喉科、针灸科、儿科等7个专业。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医疗队员对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患者给予耐心诊治,提供合理用药指导。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1206/c14739-32581230.html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家:奥密克戎致病力较低

2022-12-06    光明日报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25日邀请呼吸危重症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接受媒体采访。童朝晖向记者表示,与新冠肺炎疫情初期的原始毒株相比,现在的奥密克戎毒株更温和。临床观察发现,奥密克戎的致病力明显减弱,导致肺炎等危重症的比例以及住院率和病死率,比流感还低。

    疫情暴发以来,从原始毒株到奥密克戎毒株,病毒不断变异,传染力和致病力也在不断变化。“作为临床医生,我们一方面在救治患者,一方面也在观察总结病毒变异后患者的特点。”童朝晖说,根据临床观察,疫情初期的原始毒株影响肺部,“白肺、呼吸衰竭患者多,而且很多患者有基础疾病,因此插管的多、上呼吸机的多”。

    “从近期奥密克戎感染者的临床表现上看,奥密克戎的传染性更强,但症状以上呼吸道为主,没有高热,而是表现为中低热、嗓子不舒服、咳嗽等。而且,百分之八九十是无症状感染者,加上轻型,占90%以上。普通型不多,危重型更少。”童朝晖说,目前在新冠定点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绝大部分不是因新冠而接受治疗,而是因为他们的基础病,“治疗方式主要是吃抗病毒药,重点还是关注其基础病”。

    童朝晖强调,新冠病毒不断变异后,现在变得温和了,导致肺炎和病情加重的概率明显下降。“从临床角度来看,奥密克戎导致肺炎等危重症的比例,导致的住院率和病死率,比流感还低。”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1206/c14739-32581236.html

北京做好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心理保障提升公众心理调适能力

2022-12-06    中国新闻网

    据“北京发布”5日发布的微博消息,作为精神专科医院的北京回龙观医院增设抑郁症、睡眠障碍、老年精神病、儿童情绪障碍、心理障碍等多个疾病类别的周末门诊,满足患者周末就医需求,同时开通互联网诊疗平台,免费提供互联网用药咨询,满足复诊患者特别是行动不便及外地患者的复诊和用药需求。做好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心理保障,并提升公众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和心理健康素养。

    北京回龙观医院作为精神专科医院,在医疗救治和防院感组的统筹下,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发挥专业优势,在做好正常医疗救治服务的同时,全力开展疫情期间公众心理调适:

    一是做好疫情期间社会面心理问题调适。北京回龙观医院作为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心理援助热线项目办,围绕各类人群心理疏导、心理康复、情绪管理、压力应对等方面,全力做好心理援助热线咨询,重点加大了对青少年、老年人及一线防疫人员的心理支持。疫情以来,接听来电咨询9万余人次,服务时长6万余小时,内容涉及焦虑、恐慌、抑郁、人际关系等问题。为解决部分患者到医院就诊不便的问题,开展线上健康科普,对常见精神障碍居家护理知识、精神科药物用药管理、疫情期间常见心理问题等,进行分类别、有针对性的科普宣传,有效提升了公众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和心理健康素养。

    二是做好精神心理障碍患者诊疗。北京回龙观医院门诊提供充足号源,保障门诊服务;畅通24小时急诊,落实首诊负责制。增设抑郁症、睡眠障碍、老年精神病、儿童情绪障碍、心理障碍等多个疾病类别的周末门诊,满足患者周末就医需求;开通互联网诊疗平台,提供线上预约、视频复诊、线上处方、快递送药到家、情绪减压百宝箱、生活便民箱、视频探视、出院随访等服务,免费提供互联网用药咨询,满足复诊患者特别是行动不便及外地患者的复诊和用药需求;加强预检分诊,靠前解释相关政策,化解潜在矛盾;为老年就医患者提供快速通道;建立精神障碍急重症患者救治绿色通道,对于涉及疫情风险的患者设立缓冲区接诊,做到急诊重症患者“应治尽治”。

    三是针对性解决疫情期间心理问题。针对疫情防控一线人员面临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感染风险增加、作息不规律、远离家人等压力,容易出现烦躁、紧张、焦虑、恐惧、愤怒、饮食睡眠失调、警觉性增加等应激反应,提出了接纳自我、情绪调解、劳逸结合、交流分享、适当运动、善于求助等自我压力调解措施,有效帮助一线防疫人员应对疫情心理危机。在当前疫情高位运行的情况下,部分市民心理受到冲击,产生焦虑、恐慌、失眠等症状。为缓解公众心理压力,回龙观医院结合实际,梳理了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度锻炼、减少接触负面信息等五个方面的自我调节提示。

    四是做好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心理保障。北京回龙观医院派出心理专家,驻点支援地坛医院、佑安医院和小汤山方舱医院、新国展方舱医院,对新冠肺炎感染者提供心理保障服务,特殊情况及时组织专家会诊。建立心理减压网上云课堂,每周一讲,开展心理减压调适课程,保障工作人员心理健康。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1206/c14739-32581284.html

多名一线医疗专家解读广州疫情患者救治特点:奥密克戎毒力明显减弱

2022-12-06    新华社

    本轮新冠疫情广州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17万例,无症状感染者约占九成,无死亡病例。12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邀请多名一线医疗专家解读本轮疫情患者救治特点。专家们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株跟之前的原始株和“关切变异株”相比,传播力明显增强,但毒力明显减弱。

    “在原始株和德尔塔毒株疫情的时候,感染者中肺炎发生的比例达到一半以上,甚至60%以上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肺部表现。而这一波疫情中,90%以上都表现为无症状感染和轻型,很少发展成肺炎,发展成重症肺炎更少。”广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广州市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唐小平说。

    以广州新冠定点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收治的病例来看,自1022日以来,医院共收治了5000多个病例,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有500多例。其中,诊断为重症的为两例。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黎毅敏表示,在这波疫情中,真正重症的患者比例并不多,而且这些重症患者比较多的表现是原有基础病的加重,一般经过积极治疗后是可以逐步康复的。“希望我们能够正确面对,不要过于担心。”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说,经过广东省专家组对几千例大样本进行详细研究,确定广州这波疫情的核心病机和刚开始在武汉传播的原始株,以及去年在广州传播比较严重的德尔塔毒株相比,有比较大的差异。

    他表示,患者绝大多数表现在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局部症状为主,症状包括发烧、咽喉痛痒、干咳,部分病人有头痛和全身关节酸痛症状,也有一部分病人表现在胃肠道症状,无食欲或腹泻。经过对症治疗后,大多数能够在24小时至36小时内缓解症状。

    “无症状感染者、轻型或者普通型患者,康复以后核酸转阴也非常快,一般为57天,部分病人为11天,大多数5天左右就能够转阴。”张忠德说。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1206/c14739-32581412.html

感冒类、防疫类药品销量明显上涨有必要“囤药”吗?

2022-12-06    经济日报

     既往身体健康的人群,如果出现此前没有或很少出现的病症,需要到医院诊治,或者去药店由执业药师根据病情推荐合适的药物。

     非理性地抢购、囤积特定药品是缺乏科学依据的。但根据特定需求,合理地以家庭为单位储备适量医疗物资还是必要的。

    近期,随着各地疫情波动,加之冬季流感病毒等呼吸道传染病风险增大,感冒类、防疫类药品在短期内销量有明显上涨,还出现了囤药的情况。对于个人来说,是否有必要囤药?如果有相关症状,如何合理用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药学部副主任杨莉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表示,目前发现的新冠肺炎病毒的新增感染者中,更多的是无症状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若在隔离医学观察期间未出现相关症状或体征,则保持适度休息、多饮水即可,不需要用药及任何其他治疗措施,按目前政策只要做好隔离,避免传染即可。专门针对新冠肺炎自行备药,特别是大量囤积特定药物的意义不大。

    此外,杨莉特别提醒,既往身体健康的人群,如果出现此前没有或很少出现的病症,需要到医院诊治,或者去药店由执业药师根据病情推荐合适的药物。自行备药缺乏针对性且存在风险,药物长期不用还会过期。

    业内专家表示,非理性地抢购、囤积特定药品是缺乏科学依据的。但根据特定需求,合理地以家庭为单位储备适量医疗物资还是必要的。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曾多次发布关于配备和管理家庭药箱的科普知识:家庭药箱一般以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以及时令性疾病的药物为主。家庭常用药品是为了使一些小病患能得到及时治疗、尽早控制,或至少能在去医院前做些临时处理。但要注意,对自己不能确诊或症状较重、变化较大的疾病,不能擅自用药。

    具体而言,杨莉建议,家庭常备药可以考虑家庭成员中有没有特殊人群、一些常见病和慢性病的患者,或者为有既往经验的情况做准备。比如小儿在遭受病毒感染后可能会有发高烧的现象,可适当准备一些退烧药;又如老年人有符合开具长期处方标准的慢性病,可以备足相关的药物;或者身体容易反复出现某些病症,曾经去过医院就诊,也可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的指导予以准备;最后就是家庭药箱中常备的外用药,以及有防腐、杀菌、消毒等功能的药品和耗材等。符合上述情况的药品都是可以自行准备的。

    对于药品的自行采购,山西省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主管药师张玮提示,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在药店可以直接购买到非处方药;而处方药需经医生处方购买,如抗菌药物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药品有专属的“身份证”,即药品批准文号,标有“国食健字”或“卫食健字”的是保健品,不具备任何“药效”,购买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买回家的药物,需要按药品说明的储存条件保存,并注意查看药品的有效期,如发现过期药品,请勿使用。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Al7Cz940Ch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

2022-12-06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

截至2022125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4454.8万剂次。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xcs/yqjzqk/202212/a33e0770d251402ca15c361e5a37943c.

专家建议:对新冠患者分层救治一般患者可在家观察治疗

2022-12-06    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建议,对新冠患者实行分层救治,一般患者可在家观察治疗,把有限的医疗资源留给重症高风险人群。

  专家建议:对新冠患者分层救治 一般患者可在家观察治疗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 王贵强:在家里比如说出现发热、咳嗽等等这些表现,用点解热镇痛药、物理降温或者是在医生指导下吃一些中药,一些抗病毒药等等这些。但是我们也强调不要滥用药,多种药混在一起吃,因为各种药物也有副作用的风险,相互作用也可能增加一些药物不良反应。

  专家建议,如果出现发烧、头痛、喉咙痛、干咳等症状,怀疑是新冠病毒感染,可以自己在家里做抗原检测。

  专家建议:对新冠患者分层救治 一般患者可在家观察治疗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 王贵强:做抗原检测,如果阳性以后可以上传报备,出现发热以后不用恐慌,就像感冒一样平常心对待它,同时要密切监测自己的各种表现,包括测体温,看有没有呼吸困难、气短;基础病要特别关注,比如说本来有高血压,用抗高血压药控制不住的,及时报备及时到医院就诊;糖尿病、冠心病病人出现基础病加重,一定要跟社区医生电话沟通,必要时候到医院去进行诊疗和救治。一般来讲有发热的表现,还是先到发热门诊,但是如果基础病很重,极重危症非常危急的时候,直接到急诊去看病也是可以的。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news/article/HNU8EHKJ0001899O.html

广州疾控专家:老年人不必怀疑新冠疫苗效果、不必担心不良反应

2022-12-07    中国新闻网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主任、流行病学主任医师王鸣6日在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全球已有很多数据表明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是有效的,对此不必怀疑,也不必过于担心不良反应。

    根据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1250时至24时,广州市新增3371例新冠病毒本土感染者。当日出院()7828例,本轮疫情累计出院()94834例。

    目前,该市正通过强化重点人群和脆弱群体的防护,不断优化核酸策略。明确除了就医(住院及发热门诊)、出行(跨省)、重点场所(机构)、重点人群等方面的特殊情况须运用核酸检测结果外,不得层层加码查验核酸检测结果,核酸检测频次不与健康码颜色关联。广州市卫健委还呼吁,民众如非紧急就医需求,优先选择互联网医院或就近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

    王鸣强调,由于老年人免疫能力下降,且大多数老年人群都伴有基础性疾病,即使感染致病性减低的新冠病毒株也会成为压垮老年人健康的最后一根稻草,“尤其进入冬季,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如形成‘叠加’感染效应,别说老年人,就是年轻人也难以承受。所以,老年人群更加应该接种疫苗。”

    中国内地主要采用三种研发路线的新冠疫苗:灭活新冠疫苗、重组蛋白新冠疫苗以及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近期还推出一种吸入式接种的新冠疫苗,应用方便、不必肌肉注射,可避免疼痛的发生。

    王鸣说,上述几种疫苗经过严格的检测,都证明是安全的,如发生一般接种疫苗后共有的症状如注射部位疼痛、低热、疲倦等,经过休息和多喝水都可缓解,“老年人群接种新冠疫苗,不必过于担心不良反应。”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1207/c14739-32582013.html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

2022-12-07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

截至2022126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4490.6万剂次。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xcs/yqfkdt/202212/f43d662ccc444430a8d110d056d17d05

国家卫健委:对没有核酸结果的急危重症患者及时在医院缓冲区域内救治

2022-12-07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127日电 (记者孙红丽)今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进一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会上,有记者问,对于没做核酸但有紧急医疗需求的患者,他们的医疗需求是否能够得到保障?

    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强调,有紧急医疗需求的患者,无论有没有核酸结果,他们的医疗需求都必须也应该得到满足。

    “救治患者绝对不能以是否有核酸检测结果为前提条件。”郭燕红指出,所有医疗机构都不能以任何理由对患者进行拒诊,特别是没有核酸结果的紧急就医者,有很多是急危重症,容易造成治疗的延误,因此更要及时为这些患者提供紧急的医疗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所有医疗机构要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的抢救制度,同时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

    对于急诊的就诊患者,如果没有核酸结果,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医疗机构在急诊区域内设立相对独立的缓冲区域,医务人员也做好个人防护。对于没有核酸结果的这部分急危重症患者,直接进入到缓冲区域内进行紧急救治,同时医院也可以完善抗原或核酸的检测,确保患者的紧急治疗能够得到第一时间的满足。

    另外,国家卫生健康委也要求所有的医疗机构,无论是在急诊室还是在手术室、血液透析区域,包括病房、病区都要设立缓冲区域,与其他的诊疗区域相对隔开,做好准备,一旦发现有患者有一些基础性疾病,同时新冠病毒检测阳性,对这部分患者及时在缓冲区域内进行救治,这样既能保证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同时又能够极大地降低病毒感染的风险,确保更多人、更多患者的安全。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始终秉承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采取各种措施,既要保障新冠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更要保障人民群众日常的医疗服务不受到影响,高效地统筹好新冠患者的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的救治工作。”郭燕红说。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1207/c14739-32582418.html

国家卫健委:我国新冠疫苗接种的六种组合均安全有效

2022-12-07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127日电 (记者孙红丽)今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进一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会上,有记者问,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提到了六种接种组合,对于预防新冠病毒的效果是否有差异?有没有优先推荐的组合?

    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表示,这六种组合都是可以推荐的。具体到接种的实际过程当中,可能在不同的接种地方,在不同的接种点,由于疫苗的供应或者采购等原因,可能有部分疫苗不一定都可及,但是一定不要犹豫,只要在这六种组合当中选择任一组合进行接种,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都能得到非常好的保护。

    郑忠伟指出,疫情发生后,我国快速推进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工作,布局了五条技术路线。得益于我国的制度优势和在推进疫苗研发过程当中的一系列机制创新,目前我国新冠病毒疫苗技术路线多、获批种类多、加强接种组合丰富。在这次方案当中推出的六种组合,都是在专家充分论证基础上,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程序批准推出的。这六种组合都是安全有效的,只要接种了加强针,对重症、死亡的保护效果都非常显著,预期对感染也有一定的保护效果。

    郑忠伟还补充说,除了老年人以外,18-59岁的人群接种时间有很多超过6个月了,也需要接种加强针,接种的间隔时间也可以调整到3个月。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1207/c14739-32582428.html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优化就医流程门诊划分核酸阳性、阴性诊疗区

2022-12-07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127日电 (记者孙红丽)为指导医疗机构进一步优化就医流程,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最大限度减少医院交叉感染,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今日公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就医流程做好当前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明确,各医疗机构要继续做好门诊预检分诊工作,通过预约诊疗平台、现场出示等多种方式,查看就诊患者48小时核酸检测结果。门诊区域要划分出核酸阳性诊疗区和核酸阴性诊疗区,分别接诊相应患者。对于急诊就诊患者不得以没有48小时核酸结果为由影响救治。有48小时核酸检测结果的,直接进入急诊诊疗区域,无48小时核酸检测结果的,在急诊缓冲区域接诊,同时查抗原和核酸。

    对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等患者,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进行抗原或者核酸检测并开展相应诊疗服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要求加强发热门诊的管理,通过扩充区域、增加诊间、充实医疗力量等,进一步增强发热门诊服务能力。未经卫生健康部门同意,医疗机构不得擅自关闭发热门诊。

    在住院患者收治流程方面,《通知》明确,医疗机构要对入院患者进行核酸检测,入院后根据需要进行抗原或者核酸检测。要重点关注65岁以上合并严重基础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自身免疫缺陷疾病等)且未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免疫的患者,加强监测,一旦发现核酸阳性,要及时关注病情变化,加强医疗救治。

    医疗机构要安排相对独立的区域(院区、楼栋、病区或病室)收治核酸阳性患者,医护人员相对固定。对住院患者仍然严格执行不探视,非必要不陪护,确需陪护的固定陪护人员,陪护期间严格防护、严禁外出。急诊留观病房患者按照住院患者管理。

    《通知》还要求关心关爱医务人员。医疗机构的所有医务人员均严格规范执行感染防控措施,正确选用和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医疗机构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对本机构医务人员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对于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等医务人员可以先进行抗原检测,根据医务人员健康状况和检测结果等,安排进入相应诊疗区域工作或者居家健康监测。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1207/c14739-32582479.html

国家卫健委:高血压等慢性病不是新冠疫苗接种的绝对禁忌老年人应做到应接尽接

2022-12-08    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127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表示,中国的新冠病毒疫苗非常安全,接种以后获益远远大于风险。中国疾控中心对我国已经开展接种的超过34亿剂次、超过13亿人的不良反应监测发现,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我们常年接种的其他一些疫苗相当,而且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还略低于年轻人。

    郑忠伟介绍,目前,我们国家已经累计向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22亿剂次的疫苗。从报道当中也可以看到,有30多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政府官员带头接种中国的新冠病毒疫苗。全球到目前为止,按照我们不完全统计,60岁以上老人接种中国的新冠病毒疫苗已超过10亿剂次,都非常安全。在这里,我可以再告诉大家,党和国家现职领导人都接种了新冠病毒疫苗,而且接种的都是和普通老百姓接种的一样的国产新冠病毒疫苗。

    针对高龄老人对新冠疫苗接种存在顾虑的问题,郑忠伟回应说,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不是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绝对禁忌,只要这些慢性病控制得好,处于稳定期,都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当然,在我们下发的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方案里,也确定了4种不能或者暂缓接种的一些情况:

    第一种,老年人在既往接种疫苗有过严重的过敏反应时,比如出现过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等等,这类情况是不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

    第二种,因为感染性疾病处于急性发热期,这个阶段我们建议暂缓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控制住以后再接种。

    第三种,在慢性病的急性发作期,比如说肿瘤患者处在化疗期间,或者高血压患者处于高血压危象当中,一些冠心病患者在心梗发作期,还有一些神经性疾病的患者处于疾病的进展期,还有癫痫处于急性发作期,这类患者我们建议暂缓接种新冠疫苗,病情稳定后也可以接种。

   第四种,因为严重的疾病或者慢性疾病已经处于生命的终末期,我们不建议接种疫苗。

   郑忠伟强调,对于老年人来讲,只要满足条件,一定要加快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做到应接尽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Am9lf8KgLn


联系电话

0812-3373399

周一至周五 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