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国内公共卫生情报信息2022年第40期

发布时间:

2022/10/28 10:10:27

浏览次数:

12740

国际国内公共卫生情报信息

2022年第40期                                 总第459期

攀枝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0二二年十月二十八日

内容目录

热点追踪

l  截至10月23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l  截至10月22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l  截至10月21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l  截至10月24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l  截至10月25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l  近十年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明显改善

l  以高考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科研动向

l  科学家研究体外生成毛囊新策略

l  NAR:胡家志/徐墨团队解析载体基因编辑的安全性和潜在风险

l  Cell子刊:流感病毒感染可导致造血干细胞激活,大量产生血小板,增加肺部血栓风险

l  Science:肝脏转录因子BCL6高雄性在感染后的生存能力,但也让它们更容易患上脂肪肝

l  早期生命发展环境出现更清晰证据

l  Cell Metabol:瘦素或能保护人类机体抵御脂肪肝的发生

l  前列腺癌(mCRPC)创新组合!“PARP抑制剂+雄激素受体抑制剂”

l  Talzenna+Xtandi3期临床疗效显著!

l  Nat Biomed Eng:科学家利用改进型腺相关病毒载体来运输基因疗法

l  进入机体中枢神经系统治疗人类大脑疾病

l  Nat Biomed Eng:能自我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或能利用病理学图像来寻找类似的患者病例

l  从而帮助诊断人类罕见疾病

l  “指尖”上轻松监测心脏保健康

l  专家告诉你为何北方季节转换总是如此之快

l  Nat Med:新研究在治愈HIV感染目标上取得新的进展

l  无需运动和节食也能减肥!Nature论文揭示促进能量消耗和脂肪燃烧的新方法

l  Nature:首次解析出IgM型B细胞抗原受体的三维结构图

l  PDE4B选择性抑制剂Ⅲ期临床试验在中国获批,全球同步启动!


舆情信息

l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

l  “十四五”时期将创建示范美丽宜居村庄1500个左右

l  北京:力争年内实现普通门诊跨省直接结算

l  国家药监局:确保药品网络销售质量安全

l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

l  国家药监局:老年人群用药不良反应占比持续上升

l  国家药监局:加快儿童用药审评审批

l  叙利亚霍乱确诊病例增至近千

l  美国报告超2.8万例猴痘病例 一周内新增6例死亡病例

l  美国儿科患者激增致医院不堪重负 专家:数月内或迎来严重流感季

l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

l  上海启动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预约

l  江苏将“心理治疗”项目纳入医保 11月1日起执行

l  北京户籍居民人均期望寿命提至82.47

l  国家药监局:郁美净儿童霜等23批次化妆品不合规

l  世卫组织: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625248843


热点追踪

截至1023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2022-10-24    卫生应急办公室

1023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21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48例(广东19例,福建11例,北京6例,四川3例,天津2例,上海2例,江苏2例,辽宁1例,浙江1例,广西1例),含7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广东5例,北京1例,浙江1例);本土病例173例(山西36例,内蒙古32例,广东23例,陕西22例,新疆10例,北京8例,河南8例,湖南7例,安徽6例,天津3例,江苏3例,重庆3例,云南3例,浙江2例,山东2例,上海1例,湖北1例,广西1例,贵州1例,西藏1例),含5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浙江2例,北京1例,河南1例,陕西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311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72例,本土病例239例(内蒙古49例,山西41例,广东36例,新疆32例,四川27例,辽宁9例,黑龙江8例,北京5例,贵州5例,陕西5例,河南4例,重庆4例,云南4例,福建3例,上海2例,江苏1例,浙江1例,山东1例,湖南1例,海南1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47901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2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605例(无重症病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确诊病例25429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4824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1023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3784例(其中重症病例15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48573例,累计死亡病例522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57583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7237644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467332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855例,其中境外输入104例,本土751例(新疆125例,广东70例,湖南69例,内蒙古66例,陕西59例,天津38例,山东35例,山西31例,云南31例,四川30例,湖北28例,福建23例,青海20例,安徽17例,江苏16例,河南16例,黑龙江15例,上海11例,广西9例,甘肃8例,浙江7例,重庆6例,河北5例,宁夏5例,西藏4例,北京2例,辽宁2例,吉林2例,贵州1例)。

当日解除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935例,其中境外输入90例,本土845例(新疆272例,内蒙古156例,上海37例,江苏32例,湖北30例,四川28例,云南26例,陕西26例,河北24例,山西24例,贵州21例,安徽20例,广东20例,西藏20例,山东17例,甘肃17例,黑龙江12例,天津10例,河南10例,吉林9例,湖南9例,浙江6例,重庆6例,辽宁5例,广西5例,宁夏2例,海南1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12例(境外输入7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15137例(境外输入1043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7880203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429252例(出院89766例,死亡10326例),澳门特别行政区793例(出院787例,死亡6例),台湾地区7450158例(出院13742例,死亡12323例)。

摘引网址: http://www.nhc.gov.cn/yjb/s7860/202210/e26a9819512949079fdd4885bae40d30.

截至1022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2022-10-23    卫生应急办公室

1022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07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52例(福建11例,广东9例,内蒙古5例,上海5例,江苏5例,北京4例,浙江4例,四川3例,天津2例,山东2例,湖北1例,云南1例),含7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浙江4例,北京1例,内蒙古1例,福建1例);本土病例155例(广东32例,内蒙古26例,山西24例,陕西16例,湖南10例,新疆8例,北京7例,浙江7例,河南6例,安徽5例,天津4例,重庆4例,江苏2例,云南2例,山东1例,西藏1例),含15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浙江5例,安徽2例,广东2例,重庆2例,山西1例,江苏1例,湖南1例,陕西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319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47例,本土病例272例(广东47例,四川42例,内蒙古39例,重庆28例,新疆24例,河南15例,云南14例,山西12例,陕西12例,北京7例,辽宁7例,上海5例,湖南4例,浙江3例,黑龙江2例,江苏2例,山东2例,贵州2例,西藏2例,天津1例,福建1例,宁夏1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66888人,重症病例与前一日持平。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629例(无重症病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确诊病例25381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4752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1022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3874例(其中重症病例13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48262例,累计死亡病例522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57362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7181995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459974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791例,其中境外输入108例,本土683例(新疆123例,内蒙古77例,广东59例,湖南58例,陕西52例,天津50例,湖北39例,四川28例,山东24例,云南23例,青海19例,广西18例,河南17例,山西16例,浙江16例,江苏13例,黑龙江12例,上海12例,安徽6例,河北5例,甘肃5例,宁夏5例,西藏4例,北京1例,贵州1例)。

当日解除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949例,其中境外输入114例,本土835例(新疆270例,内蒙古70例,云南53例,四川48例,上海47例,西藏43例,江苏31例,重庆30例,湖北28例,广东27例,河南26例,陕西24例,黑龙江22例,安徽19例,甘肃18例,山西14例,天津13例,辽宁8例,山东7例,广西7例,河北6例,浙江5例,贵州5例,宁夏5例,湖南4例,北京2例,吉林1例,福建1例,江西1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22例(境外输入7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15229例(境外输入1036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7844160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428538例(出院89549例,死亡10322例),澳门特别行政区793例(出院787例,死亡6例),台湾地区7414829例(出院13742例,死亡12258例)。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yjb/s7860/202210/9409772175cc4cdbb0900c7158111377

截至1021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2022-10-22    卫生应急办公室

1021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15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56例(广东17例,福建16例,北京7例,上海3例,江苏3例,四川3例,天津2例,山东2例,内蒙古1例,重庆1例,云南1例),含3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内蒙古1例,广东1例,重庆1例);本土病例159例(内蒙古33例,广东19例,北京18例,河南13例,陕西13例,山西11例,湖南9例,新疆8例,重庆6例,浙江5例,四川5例,广西4例,天津3例,江苏3例,山东2例,贵州2例,西藏2例,黑龙江1例,福建1例,云南1例),含22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河南7例,内蒙古3例,北京2例,江苏2例,广西2例,四川2例,浙江1例,福建1例,湖南1例,贵州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382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56例,本土病例326例(内蒙古122例,山西28例,四川27例,新疆27例,广东21例,重庆19例,北京13例,江苏11例,湖南11例,辽宁8例,海南8例,贵州7例,陕西7例,河南5例,浙江4例,上海3例,云南3例,黑龙江1例,安徽1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60724人,重症病例与前一日持平。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624例(无重症病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确诊病例25329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4705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1021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3986例(其中重症病例13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47943例,累计死亡病例522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57155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7125408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470926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791例,其中境外输入133例,本土658例(新疆125例,广东74例,内蒙古67例,天津53例,云南39例,湖南38例,湖北37例,陕西37例,四川22例,广西19例,江苏18例,山东17例,山西16例,上海16例,河南14例,青海11例,河北10例,浙江10例,黑龙江8例,安徽8例,甘肃8例,宁夏5例,西藏4例,北京1例,重庆1例)。

当日解除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1043例,其中境外输入109例,本土934例(新疆332例,内蒙古215例,湖北49例,甘肃49例,西藏43例,贵州28例,安徽25例,上海23例,重庆18例,河南17例,黑龙江13例,江苏13例,陕西13例,宁夏12例,山西11例,云南11例,广东10例,四川9例,辽宁8例,浙江7例,吉林6例,河北5例,山东5例,天津4例,湖南4例,广西4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25例(境外输入3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15409例(境外输入1049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7807610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427612例(出院89323例,死亡10315例),澳门特别行政区793例(出院787例,死亡6例),台湾地区7379205例(出院13742例,死亡12206例)。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yjb/s7860/202210/b2e0afdda6a94c2fa0f10dcc8b774afb.shtml

截至1024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2022-10-25    卫生应急办公室

1024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46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41例(福建13例,广东12例,天津4例,四川4例,上海2例,北京1例,内蒙古1例,江苏1例,浙江1例,山东1例,云南1例),含7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四川3例,福建2例,浙江1例,广东1例);本土病例205例(山西70例,广东33例,内蒙古21例,北京18例,陕西17例,湖南11例,新疆9例,河南6例,四川4例,天津3例,浙江3例,安徽2例,云南2例,江苏1例,福建1例,山东1例,重庆1例,贵州1例,西藏1例),含12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浙江3例,山西2例,广东2例,四川2例,陕西2例,内蒙古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376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54例,本土病例322例(内蒙古75例,广东53例,山西32例,新疆27例,四川25例,重庆17例,云南15例,辽宁14例,北京13例,黑龙江11例,陕西8例,浙江7例,贵州7例,福建5例,湖南4例,天津2例,上海2例,西藏2例,江苏1例,安徽1例,河南1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56475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3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592例(无重症病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确诊病例2547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4878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1024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3654例(其中重症病例18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48949例,累计死亡病例522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57829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7295391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468367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021例,其中境外输入146例,本土875例(新疆124例,内蒙古78例,湖南77例,山西76例,陕西69例,广东62例,四川57例,福建56例,天津36例,山东33例,青海32例,云南31例,湖北27例,上海19例,河南19例,江苏14例,安徽13例,重庆12例,甘肃12例,广西7例,河北5例,西藏5例,黑龙江4例,宁夏4例,浙江2例,江西1例)。

当日解除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1043例,其中境外输入112例,本土931例(新疆292例,内蒙古207例,云南54例,四川53例,湖北38例,甘肃31例,安徽29例,山西25例,天津20例,河南20例,广东19例,重庆18例,江苏17例,上海16例,贵州16例,陕西16例,黑龙江12例,吉林11例,山东10例,辽宁7例,湖南7例,河北4例,广西3例,宁夏2例,北京1例,浙江1例,江西1例,海南1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19例(境外输入7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15096例(境外输入1070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7907214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429943例(出院89914例,死亡10333例),澳门特别行政区793例(出院787例,死亡6例),台湾地区7476478例(出院13742例,死亡12385例)。

摘引网址: http://www.nhc.gov.cn/yjb/s7860/202210/d87f8d02b1834473a1a20b2466fae690.shtml

截至1025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2022-10-26    卫生应急办公室

1025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38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41例(福建8例,北京7例,上海6例,广东6例,天津3例,江苏3例,云南3例,黑龙江2例,浙江1例,山东1例,四川1例),含3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浙江1例,广东1例,四川1例);本土病例297例(山西126例,广东45例,内蒙古35例,北京19例,福建13例,陕西12例,新疆9例,湖南8例,重庆7例,天津4例,云南4例,安徽3例,河南3例,江苏2例,青海2例,上海1例,浙江1例,山东1例,四川1例,西藏1例),含11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内蒙古2例,陕西2例,北京1例,山西1例,福建1例,湖南1例,四川1例,青海1例,新疆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287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55例,本土病例232例(广东37例,内蒙古36例,新疆31例,黑龙江26例,四川18例,重庆15例,北京10例,山西10例,云南9例,辽宁6例,浙江6例,陕西5例,江苏4例,福建4例,山东3例,湖南3例,贵州3例,河南2例,广西2例,天津1例,宁夏1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57929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1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578例(无重症病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确诊病例25511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4933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1025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3705例(其中重症病例19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49236例,累计死亡病例522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58167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7360294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474894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069例,其中境外输入125例,本土944例(新疆129例,山西92例,青海87例,福建80例,内蒙古79例,广东67例,湖南62例,山东57例,陕西45例,四川41例,湖北32例,云南26例,河南21例,江苏20例,上海18例,天津16例,甘肃14例,重庆12例,安徽8例,河北7例,广西7例,西藏7例,黑龙江6例,宁夏4例,浙江3例,辽宁2例,北京1例,江西1例)。

当日解除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658例,其中境外输入98例,本土560例(内蒙古114例,新疆82例,四川36例,云南31例,陕西27例,上海25例,江苏22例,重庆22例,广东20例,安徽19例,甘肃19例,山西18例,天津17例,黑龙江16例,湖北15例,河北13例,西藏13例,山东10例,湖南7例,广西7例,浙江6例,河南6例,吉林4例,贵州4例,辽宁3例,宁夏2例,福建1例,海南1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14例(境外输入3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15493例(境外输入1094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7947004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430581例(出院90145例,死亡10343例),澳门特别行政区793例(出院787例,死亡6例),台湾地区7515630例(出院13742例,死亡12427例)。

摘引网址: http://www.nhc.gov.cn/yjb/s7860/202210/f380990049294649938e035879c282a7

近十年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明显改善

2022-10-25    健康报

  近日,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对2012年以来农村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效果等开展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自2012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明显改善,平均身高、体重逐步上升,生长迟缓或贫血的儿童逐步减少;同时,农村学校食堂供餐率不断提高,软硬件设施逐步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为促进均衡膳食奠定了良好基础。

  据了解,20125月,卫生部办公厅和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工作方案(试行)》,正式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监测评估工作。十年来,在各级卫生健康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同各级疾控中心通力合作,开展了较为全面、系统、科学的营养健康监测评估。

  数据显示,十年来,各年龄段男女生的平均身高和体重水平逐年升高。其中,13岁男生平均身高和体重增量最多,达到7.5厘米和6.6千克;女生为12岁增量最多,身高和体重增量分别达到6.3厘米和5.8千克。从生长迟缓率看,监测地区6~15岁学生生长迟缓率比2012年的8.0%下降了5.7个百分点。同时,监测地区中小学生也存在超重、肥胖现象。2021年,监测地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为18.7%

  监测结果显示,学生膳食摄入更加丰富,2021年,监测地区50.3%的中小学生吃畜禽鱼等肉类的频率达到每周5次以上,33.3%的中小学生每天吃3种及以上新鲜蔬菜,32.8%的中小学生每天喝牛奶等奶制品;供餐模式更为合理,监测学校中有食堂的比例逐年增高,从2012年的60.6%增长到2021年的90.9%;健康教育更加普及,2021年,在11776所监测学校中,97.6%的学校组织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或活动。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2/1025/486836.html

以高考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022-10-26    人民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关系到国家发展大计,关系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亿万青少年学生前途命运。作为整个教育评价改革中难度最大、社会关注度最集中的领域之一,近年来高考改革成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难点与重点。

  不久前,在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已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迹等五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逐步取消95类地方性加分项目。截至今年9月,29个省份已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加强和改进综合素质评价、规范高考加分、实施强基计划、推进高职分类考试、改革艺术体育考试招生……随着一系列配套政策的陆续出台实施,促进公平、科学选材、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更加完善。

  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个性化发展,是高考改革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在此轮高考改革中,最明显的变化是,增加了学生的选择。从固定的文理分科,到可以自主选择考试科目,高中开展选课走班;从单一的“一张考卷”,到建立统一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新的评价机制记录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从志愿选择有限,到“院校+专业”的平行志愿投档模式,考生志愿与录取实现更加精准匹配……事实证明,高考改革在促进学生知识结构文理交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因材施教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不断强化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是高考改革的深层次目标。作为“指挥棒”,高考命题逐步实现由考试评价工具到全面育人载体的转变,实现由“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比如,围绕重大时代主题,精心选材和设计试题,采用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呈现方式,在考试中巧妙融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比如,创设新的题型,增强试题开放性,鼓励学生多角度主动思考、深入探究,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备考中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高考命题的变化,传递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育人导向。

  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筑牢教育公平的基石,是高考改革的底线和原则。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累计录取学生95万余人,累计168万余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越来越多欠发达地区的孩子有机会接触更广阔的世界;通过清理规范高考加分,实现了“大幅减少、严格控制”的目标,进一步提高了选拔的公平性和科学性。种种举措的深入实施,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如今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高考改革的脚步一直未停。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考试招生领域仍然面临一些新情况、新挑战,还需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相信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一定会在实践中日趋完善,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科学选拔人才、增进教育公平提供有力保障。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1026/c14739-32551641.html

科研动向

科学家研究体外生成毛囊新策略

2022-10-24    科技日报

据近日的《科学进展》杂志报道,来自日本的一组研究人员研究了毛囊生长和头发色素沉着的过程,成功使培养物中产生了毛囊。他们的体外毛囊模型增加了对毛囊发育的理解,有助于开发在治疗脱发疾病、动物试验和药物筛选方面的应用。

  随着胚胎的发育,皮肤的外层和结缔组织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类似于一个信使系统,触发毛囊形态发生。

  在过去几十年里,科学家们利用动物模型探索了与毛囊发育相关的关键机制。然而,由于完全了解这些机制仍然具有挑战性,毛囊形态发生还没有在实验室培养皿中被成功复制。

  最近,类器官培养物受到了广泛关注。此次,研究小组通过使用相当低浓度的细胞外基质控制两种类型胚胎细胞产生的结构来制造毛囊器官。细胞外基质将两种胚胎细胞之间的间距从哑铃形调整为核壳形结构。新形成的具有典型特征的毛囊出现在核壳形培养基中。这些核壳形培养基增加了两种类型细胞区域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加强促进毛囊生长的机制。

  研究小组开发的类器官培养系统几乎以100%的效率生成毛囊和毛干。毛囊类器官产生了具有长毛干的完全成熟的毛囊,培养23天时毛干长度约为3毫米。随着这种生长的发生,研究人员可以在体外监测毛囊的形态发生和头发的色素沉着,并了解参与这一过程的信号通路。

研究人员研究了毛囊类器官用于药物筛选和再生医学的可行性。他们在培养基中加入了一种刺激黑色素细胞的药物,这种药物在产生头发颜色色素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随着药物的加入,毛发类纤维的色素沉着显著改善了。此外,通过重复的毛发周期实现了有效的毛囊再生。

摘引网址: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2-10/24

NAR:胡家志/徐墨团队解析载体基因编辑的安全性和潜在风险

2022-10-24    生物世界

近年来,CRISPR-Cas等新一代的基因编辑工具在肿瘤免疫治疗和基因在体治疗等过程中展现出了极大的应用前景。基因编辑工具的优化大概经历三个时期:一是编辑效率和应用范围的提高和拓展;二是脱靶活性的抑制;三是关注基因编辑的基因组毒性,其中主要指染色质结构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易位和大片度DNA丢失。染色体结构变异严重威胁威胁基因组的稳定性并干扰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进而促使细胞死亡、恶性增殖及癌变等,例如多种淋巴瘤和白血病均由染色体易位导致。

2021年,NIH体细胞编辑项目组在Nature撰文强调关注基因编辑导致的染色体结构变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年,因在输注了通用型CAR-T细胞的病人体内发现了由基因编辑导致的染色体易位,美国FDA曾紧急叫停了由AllogeneTherapeutics开发的CAR-T细胞疗法的临床研究。

北京大学胡家志课题组的前期研究发现,在用于肿瘤治疗的通用型CAR-T细胞中,Cas9同时编辑多个位点将导致靶位点之间及靶位点与基因组其他位置之间产生高达2%左右的染色体易位,且可在体外培养2周过程中被持续检测。然而,基因编辑导致的T细胞染色体结构异常在输注至体内后的命运仍是领域空白,这阻碍了基因编辑在临床实践中的大规模应用,并成为持续悬在相关领域头顶的达尔摩斯之剑。

近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联合中心胡家志研究员课题组及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徐墨课题组在 NucleicAcids Research 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CRISPR/Cas9-inducedstructural variations expand in T lymphocytes in vivo 的研究论文,全面、定量、长时程地追踪分析了基因编辑导致的T细胞染色体结构异常在输注至小鼠体内后的动态变化。

该研究发现基因编辑导致的染色体易位、染色体大片度丢失和病毒DNA插入在过继给小鼠2个月内,并不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消失,而是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并展现出明确的随机克隆扩增现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结构变异甚至可在体内剧烈扩增至数万个拷贝,初现恶性扩增的苗头。

研究团队利用了徐墨课题组之前建立的小鼠肠炎模型来研究过继性T细胞中基因编辑导致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在体内命运。在该体系中,仅表达特异识别Helicobacterhepaticus细菌抗原的TCRT细胞,首先在体外激活并被Cas9编辑。成功编辑的细胞将被输注至已经定植了Helicobacterhepaticus的免疫缺陷鼠中,进而诱发T细胞依赖的肠炎(图1),该炎性过程与TCR-TCAR-T细胞介导的肿瘤免疫治疗高度类似。随后,研究团队利用胡家志课题组前期开发高灵敏测序方法PEM-seq,详细追踪并定量分析了Cas9编辑后的T细胞中的染色体结构异常在输注前、输注3周和2个月后的比例及分布特点。

以危害性最大的染色体易位为例,作者发现,编辑后的T细胞在输注前,其携带的染色体易位占总编辑事件的1%左右(图2A),这与前期在人CAR-T细胞中的结果相当,并意味着在一次CAR-T细胞治疗中,将至少有数百万个携带染色体易位的T细胞被输注入病人体内。输注入小鼠体内3周和2个月后,染色体易位水平分别维持在0.2~3.36%7只小鼠,仅有一只为3.36%,其他6只小鼠的最高水平为0.79%)和0.17~0.59%4只小鼠)(图2A),该发现纠正了领域内前期用灵敏度和准确性有限的PCR做出的发现——染色体易位等结构异常会随着细胞生长而最终消失。

此外,Cas9编辑后的T细胞中的染色体易位在输注前相对均匀地分布于基因组上;而输注至小鼠体内3周或2个月后的T细胞中的染色体易位则主要由数个至数十个染色体易位事件组成,表明这些染色体易位随着T细胞的增殖而出现了克隆扩增(该研究共发现128个克隆扩增的染色体易位)(图2B)。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一只小鼠中发现编辑产生的染色体易位产生了20615个克隆(占所有染色体易位事件的72.2%),从而导致其染色体易位水平相比输注前增高了2.4倍(图2C),提示该染色体易位可能促使细胞获得了一定的生长优势(图2D)。

与染色体易位类似,研究团队发现基因编辑导致的靶位点大片段DNA丢失和病毒DNA插入在输注至小鼠体内前后均分别维持在相近的水平,且表现出随机克隆扩增的特点。同样,在一只小鼠中发现一个病毒插入事件可产生30401个克隆,并导致其病毒DNA插入水平相比于输注前增高了近2倍(图3)。

综上,该研究发现基因编辑导致的染色体易位、靶位点的大片段DNA缺失和病毒DNA插入等严重危害基因组稳定性的副产物,在输入至小鼠体内后的2个月内,不仅不会消失,反而在每只接受输注的小鼠(共计16只)中均有部分染色体结构异常发生了剧烈的随机克隆扩增。不仅如此,相比于输注前,该研究在4只(25%)接受输注的小鼠中检测到了更高水平的染色体易位,提示携带有染色体结构异常的T细胞的异常增殖可能会高频发生。

因此,该研究不仅为淋巴瘤或白血病中致癌性染色体易位在体内的发展历程提供了启示,而且还提示了采用PEM-seq等方法持续追踪检测基因编辑依赖的过继性细胞疗法(如通用型CAR-TCR-T,基因编辑后的HSC或胰岛细胞等)或在体基因治疗(黄斑病变等)中基因编辑产物在体内动态变化及命运的必要性。此外,该研究还启示使用更安全基因编辑工具的必要性,如可将染色体结构异常降低至背景水平的Cas9TX等。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64cde4441254.html

Cell子刊:流感病毒感染可导致造血干细胞激活,大量产生血小板,增加肺部血栓风险

2022-10-23    生物谷

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可能危及生命。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保罗-埃利希研究所和海德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仅限于肺部的流感病毒感染也会导致造血干细胞的激活和血小板的形成增加。血小板可导致血栓形成,这在COVID-19的严重病例中已得到证实。细胞因子IL-1IL-6参与了造血干细胞激活的过程。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2104日的Cell Report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Influenza Avirus infection instructs hematopoiesis to megakaryocyte-lineage output”。

每年冬季都会有不同强度的流感爆发。它们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严重的流感感染病例与免疫系统脱轨、信使分子(细胞因子)过度释放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以及对肺细胞的损害有关。流感病毒感染可导致血管渗漏并引起血栓。这些反应与SARS-CoV-2冠状病毒引起的COVID-19严重病例相似。何时出现严重病例,发生这种情况时有哪些过程?许多细节尚不清楚。

严重流感病例的并发症包括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减少和增加,这可能与血栓形成的机会增加有关。这些作者研究甲型流感病毒(H1N1)感染与血液或血小板的形成之间的关系。H1N1流感病毒是每年在德国流行的流感病毒之一。

流感病毒感染肺部及其对血液形成的影响

所有的血细胞,因此也包括所有的血小板,都是由能够产生血细胞的干细胞(造血干细胞,HSC)更新的。造血干细胞以静止状态存在于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命运在静止、自我更新和分化之间受到严格调节,以确保终身造血。

为了研究流感病毒感染对血液形成的影响,小鼠鼻内感染了流感病毒,随后对它们的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和细胞周期激活情况进行了调查。在急性流感病毒感染的头三天,血小板最初减少(血小板减少),但随后在血液中迅速上升到高于生理水平的水平(血小板增多)。这些迅速产生的血小板具有不成熟的外观(表型),并且更迅速地可被激活(高反应性)。

在感染后仅两天的成熟过程中发现了更多的造血干细胞(G1S/G2/M细胞周期阶段)。造血干细胞的激活与肺部病毒滴度呈正相关,也就是说,攻击肺部的流感病毒越多,激活的造血干细胞就越多。减少流感病毒剂量的感染延迟了造血干细胞的激活,但不能阻止这种激活。在再生阶段,造血干细胞回到了静止阶段。这在接种流感疫苗的小鼠中发生的速度比其他小鼠组中快。

造血干细胞具有血小板前体细胞(plateletprecursor)的典型标志物

为了澄清血小板如何能够如此迅速地产生,这些作者仔细观察了活化的造血干细胞的表型,发现造血干细胞的一个亚群已经带有血小板前体细胞---巨核细胞(megakaryocyte---的典型标志物。具有这种表面表型的造血干细胞直接分化为巨核细胞,并产生血小板。它们跳过了之前的几个阶段。他们通过体外谱系追踪和骨髓移植证实这个造血干细胞亚群在流感病毒感染后在骨髓中迅速增殖。这些新产生的血小板比普通血小板更大,外观更不成熟,而且往往更迅速地激活,这可能导致肺部出现血栓的风险更高。

巨核细胞的快速分化过程确实已经被描述为紧急性巨核细胞生成(emergencymegakaryopoiesis),这种情形发生在对系统性炎症或感染的反应中。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猜测这与局部病毒性呼吸道疾病有关。尽管小鼠的流感病毒感染仅限于呼吸道,但在受感染小鼠的骨髓中发现细胞因子IL-1IL-6的水平增加。他们使用两组基因敲除小鼠:一组关闭了IL-1受体,另一组关闭了IL-6受体,发现这两种细胞因子在流感病毒感染期间对造血干细胞的激活和紧急性巨核细胞生成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这些数据显示,即使是局部(非系统性)的病毒感染也会导致骨髓中血液形成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血小板会导致更高的血栓风险,尤其是在反应过度状态下的肺部。这可能会对流感病例产生重大影响。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d96be442692f.html

Science:肝脏转录因子BCL6提高雄性在感染后的生存能力,但也让它们更容易患上脂肪肝

2022-10-23    生物谷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和布法罗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基于进化生物学的新方法来探究在不同性别之间存在差异的疾病。他们推断,在肝脏的免疫力和代谢之间的权衡中,雄性和雌性采取了相反的路径。这有助于雄性抵抗在统治权争斗中它们的伤口遭受的细菌感染,同时帮助雌性储存皮下脂肪,以便在食物短缺时生存。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21021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n evolutionarytrade-off between host immunity and metabolism drives fatty liver in male mice”。

这些作者通过研究小鼠,确定了一个调节脂质的信号传导通路的活性:这种信号通路在雄性小鼠中将脂肪储存在它们的肝脏中,而在雌性小鼠中,将脂肪释放到它们的血液中。这种信号通路也对生长激素做出反应。

这种现象可能塑造了男性的生理机能,使得他们在今天的高热量环境中面临风险。这些发现对脂肪肝有特别的意义。脂肪肝影响着四分之一的美国人口。它主要见于男性,进入绝经期的女性也会受到影响。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分子生理学教授HollyIngraham博士说,“科学家们最近才开始了解到不同性别之间存在这些深刻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将是开发针对性别差异性疾病的治疗方法的关键。脂肪肝就是一个例子。”

他们的实验发现,雄性小鼠在感染大肠杆菌后存活的可能性比雌性小鼠高三倍。雌性小鼠在这种感染后出现了高脂血症,这种疾病也见于患有严重败血症的人类。降低它们的脂质水平有助于它们生存。

他们随后通过给小鼠喂食高脂肪饲料,研究了雄性和雌性小鼠如何应对当代环境挑战的暴饮暴食。雄性小鼠出现了脂肪肝和葡萄糖不耐受,这可能导致2型糖尿病,但是雌性小鼠没有出现。即使雄性和雌性增小鼠加了类似的体重,情况也是如此。

这些作者在寻找可以解释这一现象的文献中,发现了肝脏中存在的一种名为BCL6的转录因子可以防止肝脏中的脂肪分解,并且在雄性小鼠中更多地存在。剔除编码这种蛋白的基因可以消除雄性小鼠肝脏中的脂肪,同时也消除了它们在感染后的生存能力。

论文第一作者、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细胞分子药理学系博士后JoniNikkanen说,“肝脏中的宿主防御程序是驱动雄性脂肪肝的易感因素。我们对这类防御程序的产生从进化角度提出了一个观点---因为它们保护雄性免受细菌的感染。但在另一种情况下,这些同样的防御程序不再有好处,会让雄性将产生更严重的脂肪肝。”

这些作者还研究了BCL6的存在如何影响肝脏中的基因表达。这一过程开始于青春期,这时男性会产生更多的睾丸激素,他们的脑垂体开始分泌生长激素,出现分泌的高峰和低谷。

这些间歇性的生长激素激增,可能是由睾丸激素调节的,是很重要的。当这些作者按照雌性小鼠分泌生长激素的方式连续给雄性小鼠输注时,BCL6从它们的肝脏中消失了,而且它们失去了抵抗大肠杆菌感染的能力。

这些结果表明,生长激素可以作为成年脂肪肝患者的潜在疗法,这一想法目前正在测试之中。在垂体不能产生足够的生长激素的儿童身上,它的效果已经得到证实。男性儿童尤其倾向于产生脂肪肝,但是当他们被给予生长激素来治疗他们的矮小身材时,脂肪肝就会消失。

这项新的研究还将关于身体如何对抗感染的科学观点应用到诸如肝脏之类的器官。论文共同作者、布法罗大学进化人类学者OmerGokcumen博士说,“战斗仍然是在感染和免疫系统之间进行。但肝脏决定着战场。”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1ff2e4427010.html

早期生命发展环境出现更清晰证据

2022-10-25    科技日报

  一项对地球上最古老岩石碎片的研究提供了一些迄今最有力的证据,表明至少在32.5亿年前,地球的地壳在以类似于现代板块构造的方式进行着推拉。这项研究还提供了地球南北磁极何时互换位置的最早证据。这两个结果提供的线索,让人们了解这些地质变化是如何导致更有利于地球上生命发展环境的。

  这项研究由哈佛大学地质学家亚历克·布伦纳和罗杰·傅领导,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使用新的技术和设备,研究人员表明,地球上一些最早的地壳以每年6.1厘米和每百万年0.55度的速度移动。

  这一速度是在此前一项研究中显示的古代地壳运动速度的两倍多。这种纬向漂移的速度和方向都使板块构造成为对其最合理和最有力的解释。

  在这篇论文中,科学家们还描述了被认为是地球何时逆转地磁场的最古老证据,这意味着磁北极和磁南极的位置发生了翻转。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数据,这种类型的翻转在地球地质史上很常见,在过去的8300万年里,地磁场翻转了183次;在过去的1.6亿年里,地磁场可能翻转了数百次。

  这一翻转揭示了32亿年前地磁场的大量信息。其中关键一点是,磁场可能足够稳定和强大,可以防止太阳风侵蚀大气层。这一发现与板块构造方面的结果相结合,为了解最早的生命形式发展的条件提供了线索。

  “它描绘了一幅早期地球的图画,它在地球动力学上已经非常成熟。”布伦纳说,“它有许多相同的动态过程,这些过程导致地球具有更稳定的环境和表面条件,使生命进化和发展更具可行性。”

  总体而言,这项研究补充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即构造运动发生在地球45亿年历史的相对较早时期,早期的生命形式出现在更温和的环境中。

  在地质时间的尺度上,人类文明的历史显得不值一提。但就是在这样短暂时间出现的人类,一直在试图探究最初的地球上发生了什么。我们知道,过去地球的磁极发生了数百次翻转,对不同年代岩石的磁场研究可以证明这一点。板块构造理论已为人熟知,但多年前的地壳到底如何运动,这些运动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还有待探究。正如文中所说,最古老的地壳碎片已难以探知,人类只能尽可能地从可获得的古老岩石中寻找过往,并拼出几十亿年前的地球动力拼图。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1025/c14739-32550932.html

Cell Metabol:瘦素或能保护人类机体抵御脂肪肝的发生

2022-10-24    生物谷

重组人类瘦素(metreleptin,美曲普汀)或能降低脂肪变性患者和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超重患者机体中肝脏脂肪的含量,此外,其还能降低与厌食作用无关的相对低瘦素血症。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Metabolism上题为“Leptinincreases hepatic triglyceride export via a vagal mechanism in humans”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维也纳医科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识别出了一种被瘦素控制的调节回路,通过调节该回路,这种源自脂肪的激素或许就能通过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来调节肝脏中脂质的代谢状况。本文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证据表明,此前在动物模型中识别出的脂肪组织-大脑-肝脏轴或许在人类机体中也存在,这或许就为后期科学家们开发治疗诸如脂肪肝等代谢疾病的新型疗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希望。

这项研究旨在识别出瘦素对人类机体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效应,这些影响不依赖于机体的厌食行为,脂肪组织激素瘦素能在血液中循环,且与机体的脂肪量有关,其主要会作为大脑中的饱腹感信号发挥左右,除了能控制机体的食欲外,瘦素还参与到了机体葡萄糖和脂质代谢的调节过程中去。这些效应能通过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来介导,其能将大脑与诸如肝脏和脂肪组织等机体外周器官联系起来。人类重组瘦素(美曲普汀)被批准用于治疗机体的脂肪营养不良症,在这些瘦素缺陷的患者中,美曲普汀能降低肝脏中脂肪的含量,且与患者的食物摄入无关,然而,研究人员一直并不清楚其,背后的分子机制。

在此前的动物实验中,研究人员表明,瘦素能刺激肝脏中脂质的释放,同时还能抑制新脂质的形成,从而减少肝脏中脂质的含量,这种效应依赖于肝脏中完整的自主神经支配,并且在切断迷走神经后会被废除。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员检测了是否存在类似的机制能调节人类机体中肝脏的脂质代谢,结果发现,单一注射美曲普汀或能刺激健康正常体重的男性肝脏脂质的输出,并能减少肝脏中脂肪的含量;当进行修饰后的假性喂食后也会出现类似的效果,假性喂食能诱导头相反射(cephalicphase reflexes),从而在生理上刺激迷走神经的功能;相比之下,美曲普汀并不能促进肝脏移植受体患者机体中肝脏脂质的分泌,这些受体的肝脏往往因移植而并未受到机体自主神经系统的支配作用。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瘦素能通过大脑和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来调节人类机体中肝脏的脂肪含量,与此前在动物模型中观察到的结果类似,研究者指出,瘦素能调节人类机体肝脏中脂肪的释放,从而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和迷走神经来降低机体中肝脏的脂肪量。研究者假设,瘦素或许能预防脂肪肝的发生,而这并不依赖于抑制食欲的效应,此外,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大脑或许能通过人类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来影响肝脏脂肪的代谢,这或许就有望帮助研究人员开发参与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新型疗法,从而广泛且有效地预防机体的脂肪肝。

综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瘦素或许能通过大脑-迷走神经-肝脏轴线来刺激肝脏极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的输出,从而产生一种独立于食物摄入的抗脂肪变性特性。

摘引网址: https://news.bioon.com/article/d4fee43455eb.html

前列腺癌(mCRPC)创新组合!“PARP抑制剂+雄激素受体抑制剂”

Talzenna+Xtandi 3期临床疗效显著!

2022-10-24    生物谷

20221024日讯 /生物谷BIOON/ --辉瑞(Pfizer)近日公布了口服PARP抑制剂Talzennatalazoparib)联合雄激素受体抑制剂Xtandienzalutamide,恩扎卢胺)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3TALAPRO-2研究(NCT03395197)的阳性顶线结果。该研究入组的mCRPC患者携带或不携带同源重组修复(HRR)基因突变。这是一项两部分、两队列、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在美国、加拿大、欧洲、南美洲和亚太地区入组了1095mCRPC患者(记录mCRPC后未开始系统治疗)。该研究包括2个患者队列:所有患者(n=750)和HRR突变患者(HRRmn=380)。试验中接受雄激素剥夺治疗(ADT)或双侧睾丸切除术的患者随机接受Talzenna0.5mg/+Xtandi160mg/天,或安慰剂+Xtandi160mg/天。

该试验的主要终点是放射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定义为:在队列1(所有患者)和队列2HRRm患者)中,从随机分组之日起到通过盲法独立审查获得放射学进展的第一个客观证据、或患者死亡的时间,以先发生者为准。队列2的试验仍在进行中。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客观缓解率(ORR)、缓解持续时间(DOR)和PSA缓解。

结果显示,该研究达到了主要终点:与安慰剂+Xtandi治疗组相比,Talzenna+Xtandi治疗组rPFS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改善。主要终点的结果超过了预先规定的0.696的危险比(HR)。

在分析时,结果显示总生存期(OS)有改善的趋势,这是一个关键次要终点,但这些数据尚不成熟。其他次要终点也观察到益处,包括研究者评估的rPFS、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应答、PSA进展时间、ORR。其他次要终点的分析正在进行中。在顶线分析时,Talzenna+Xtandi联合用药的安全性与每种药物的已知安全性基本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Talzenna是被证实与Xtandi联合治疗mCRPC显示临床疗效的首个PARP抑制剂。在携带和不携带同源重组修复(HRR)基因突变的mCRPC患者中,这一方案均显示出稳健、高度一致的疗效。TALAPRO-2研究的详细结果将在近期展开的医学会议上公布。这些数据还将与全球监管机构共享,以潜在地支持监管提交。

辉瑞全球产品开发肿瘤和罕见病首席开发官ChrisBoshoff表示:“Xtandi是一种全球标准护理疗法,在mCRPC、非转移性CRPC、转移性去势敏感前列腺癌(mCSPC)中均显示出总体生存益处。我们对TALAPRO-2研究的强大发现感到非常高兴,尽管跨试验无法得出明确的结论,但rPFS似乎是在这种情况下随机试验中观察到的最长时间。这些数据突出表明,如果获得批准,TalzennaXtandi联合使用,将成为mCRPC治疗的新标准,无论HRR基因突变情况如何。我们期待着与全球监管当局讨论这些数据。”

TalzennaTalzenna+Xtandi联合用药方案尚未获任何监管机构批准用于治疗mCRPC。除TALAPRO-2试验外,TALAPRO-3试验(NCT04821622)正在评估TalzennaXtandi联合应用,这是一项全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3期研究,入组的是HRR缺陷型mCSPC男性患者。

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是一种已扩散至前列腺以外的癌症,尽管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降低睾酮水平,但疾病仍有进展。大约10%-20%的前列腺癌患者在确诊5-7年内发展为mCRPC。在2020年,美国300万前列腺癌患者中约有6-9万例为mCRPC

Talzenna是一种口服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PARP酶在DNA损伤修复反应中发挥作用。临床前研究表明,Talzenna具有双重作用机制,能够阻断PARP酶活性,并将PARP捕获在DNA损伤部位,导致癌细胞生长减少和诱导癌细胞死亡。目前,Talzenna正在几项前列腺癌临床试验中进行评估,以及联合其他靶向疗法治疗各种实体瘤。2018年,Talzenna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携带有害或疑似有害生殖系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突变(gBRCAm)、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成人患者。

Xtandi(安可坦,恩扎卢胺)由安斯泰来与辉瑞旗联合开发及销售,该药是一种雄激素受体信号传导抑制剂,每日口服一次,该药直接靶向雄激素受体(AR),并在AR信号传导途经的三个步骤中发挥作用:(1)抑制雄激素结合——雄激素结合诱导构象变化可触发受体激活;(2)防止核移位——AR移位至核是AR介导的基因调控中必不可少的步骤;(3)削弱DNA结合——ARDNA的结合对于调控基因表达至关重要。

Xtandi2012年上市,是前列腺癌治疗领域的一款巨无霸产品,该药已批准多个治疗适应症,不同国家有所差别,包括: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nmCRPC)、转移性去势敏感性前列腺癌(mCSPC)。特别值得一提的是,Xtandi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三种独特类型晚期前列腺癌(nmCRPCmCRPCmCSPC)的产品。

摘引网址: https://news.bioon.com/article/47b9e4405760.html

Nat Biomed Eng:科学家利用改进型腺相关病毒载体来运输基因疗法

进入机体中枢神经系统治疗人类大脑疾病

2022-10-24    生物谷

机体的血脑屏障是基因疗法的强大敌人,其由紧密挤在一起的细胞组成,能阻断血液中可能存在的毒素和病原体进入大脑组织中,但其同事也能将治疗影响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潜在疾病的疗法拒之门外。如今,研究人员发现,称之为腺相关病毒(AAVadeno-associatedviruses)的运输载体能在某些情况下穿越血脑屏障,但在大多数时候,AAVs并不能有效运输基因疗法。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题为“Variantsof the adeno-associated virus serotype 9 with enhanced penetration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in rodents and primates”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布莱根妇女医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对作为基因运输工具的AAVs进行了优化,并改善了其运输药物来治疗人类脑癌(比如胶质母细胞瘤)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遗传性疾病的效率和潜力。

文章中,研究人员报道了在临床前模型中对一种新型的AAV突变体进行测试,其效率明显高于此前所开发的运输工具。研究者FengfengBei博士说道,本文研究结果让人非常兴奋,因为其表明,人类距离将基因疗法跨越血脑屏障运输到大脑中又近了一步。本文研究结果表明,AAVs或能作为一种有价值的工具来帮助开发抵御人类胶质母细胞瘤和其它疾病的系统性基因疗法。

AAVs是一种小型的非致病性病毒,其能被工程化修饰来携带并运输特定的DNA序列至靶向性细胞,此前研究结果表明其能作为运输基因疗法的安全运输载体,其目的是修饰细胞中的特定基因来帮助治疗疾病。最近的研究进展也揭示了关于新一代AAVs的发现,其能穿透小鼠模型大脑中的血脑屏障,但迄今为止大多数AAVs并不足以有效,其并不能在临床环境中进行使用;为了改进当前AAVs的效率,研究者Bei等人就转向研究细胞穿透肽类,其是一组能跨越诸如血脑屏障的生物性膜结构的短肽。

研究人员收集了大约100种这些肽类,并将其插入到了多种AAVs中,随后挨个进行测试来寻找最有效的肽类;研究者非常幸运,最后他们筛选出了16号肽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他们在临床前模型测试了相关研究发现,并对小鼠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进行了相关研究,随着编号为AAV.CPP.16AAV被识别,其也表现出了相比此前所测试的AAVs在穿越血脑屏障方面的较高效率,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尝试进一步对其改进。研究人员想开发出一种更加高效的版本,并更多地局限于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中,而当前研究结果也告诉他们,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又迈进了一大步。

这些研究数据表明,这种新型载体或能用于治疗人类遗传性疾病,在这些井中,开启特定数量细胞中蛋白质的产生或许就能逆转疾病的进展;研究者Grishchuk说道,目前研究人员迫切需要开发出新型疗法来治疗人类的神经代谢疾病、溶酶体储积症以及其它同时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其它组织的疾病;让研究人员激动的是,本文研究或许代表了一种治疗人类广谱型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的疗法,这些疾病很难利用当前的治疗手段来靶向性治疗。

综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研究人员新开发的AAV衣壳或许能有效传统大脑的血脑屏障,并能促进针对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新型基因疗法的临床转化。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db6fe4345641.html

Nat Biomed Eng:能自我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或能利用病理学图像来寻找类似的患者病例

从而帮助诊断人类罕见疾病

2022-10-24    生物谷

罕见疾病通常难以诊断,而预防针对罕见病患者的最佳疗法对于临床医生而言也是一项巨大挑战。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题为“Fastand scalable search of whole-slide images via self-supervised deep learning”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布莱根妇女医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深度学习算法,其或能通过自学方式来学习用于在大型病理学图像库中寻找类似病例的特征。

这种名为SISH(用于组织学的自我监督图像搜索Self-SupervisedImage search for Histology)的工具就好像一种进行病理图像分析的搜索引擎,其拥有多种潜在的应用,包括识别罕见疾病并帮助临床医生确定哪些病人可能会对类似的疗法产生反应。研究者FaisalMahmood说道,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我们的系统能帮助诊断罕见疾病并在不需要注释的前提下寻找具有类似形态模式的病例,也并不需要用于监督训练的大规模数据库;这种系统或有望改善病理学的训练、疾病亚型划分、肿瘤的鉴定仪及罕见形态学的鉴定等。

现代的电子数据库能存储大量的数字记录和参考图像,尤其是在病理学中通过整张幻灯片图像,然而每个单独的整张图像的千兆像素的大小仪及大型数据库中不断增加的图像数量意味着,对图像的搜索和检索是可能缓慢且非常复杂的,因此,其可扩展性仍然是有效使用的一个相关的障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就开发了SISH,并让其自我学习相关特征,无论数据库的大小,其都能以恒定的速度找到病例学中具有类似特征的病例。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检测了SISH检索常见和罕见癌症的可解释疾病亚型信息的速度和能力,该算法能成功从超过2.2万张病人病例的多张完整图像的数据库中检索到相应的图像,其中有超过50种不同的疾病类型以及十几个解剖部位。其检索的速度在很多情况下超过了其它方法,包括疾病亚型的检索,尤其是当图像数据库的规模扩大到数千张图像时,即使在数据库规模扩大时,SISH也能保持恒定的搜索速度。尽管该算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包括对内存要求较大,在大型组织切片中有限的背景意识以及被局限于单一的成像方式。总的来讲,这种算法展示了其有效检索图片的能力,而这并不依赖于存储库的大小以及不同的数据库,同时其还显示了在诊断罕见疾病类型上的熟练程度,以及作为搜索引擎识别可能与诊断相关的特定图像区域的能力,本文研究工作或许能为后期科学家们进行疾病诊断、预后和分析提供大量信息。

研究者Mahmood说道,随着图像数据库规模的不断扩大,我们希望SISH能更加容易地进行疾病的识别和诊断,我们认为这一研究领域未来重要的方向就是进行多模式的病例检索,这主要涉及利用病理学、放射学、基因组学和电子医疗记录数据来寻找相类似的病人病例。综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研究人员在多个任务及跨越2.2万个病例以及56种疾病亚型中评估了SISH的能力,包括基于组织切片查询的检索能力等,此外,SISH还能用于诊断人类罕见的癌症类型,对于这些疾病,可用的总体图像通常并不足以训练有监督模式的深度学习模型。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6998e4345718.html

 “指尖”上轻松监测心脏保健康

2022-10-25    科技日报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手机对人们日常健康管理逐渐产生重要影响,其中一个可能的方面是监测心脏。

  近日,一项研究为这一愿景带来新的可能,人们可能很快就能在家中通过使用普通智能手机记录心脏跳动的声音,进而诊断心脏健康问题。

  据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数字健康》上的论文,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与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款应用程序,旨在将智能手机“化身”为电子听诊器,能可靠记录用户的心跳,医生可据此来远程监控心脏状况。

  该研究的合著者、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教授巴勃罗·拉马塔博士表示:“这项研究证明,移动技术是记录心音的一种可行方式,未来医生和病患者可以使用心音录音来检查心脏疾病的存在或进展。”

  一款“收集”心跳的应用程序

  研究人员通过英国心脏基金会和Evelina儿童心脏组织与心脏病患者合作,并与Cellule设计工作室的专家合作,开发了一款测量心音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

  这款名为“回声”的应用程序操作简便,用户只需坐在一个安静的房间里,身体略微前倾,将手机的麦克风直接放在胸前四个不同位置上,然后按下“录制”即可。他们可滑动应用中的滑块来调整麦克风的灵敏度,以确保“回声”捕捉到自己跳动的心脏声。该应用程序有一个信号处理算法,可以对心音记录进行过滤,从而消除一切背景噪音。

  此外,这款应用还会将录音转换为波形,为用户提供心跳的可视化显示。该应用程序还收集用户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以及手机版本等信息,以分析录音质量,并确定哪些因素会影响他们。

  “回声”应用程序要求用户自愿提供匿名的基本人口统计数据,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还可提供心脏疾病史。

  在2021521日至104日期间,有1148人下载了“回声”,提供了7597段心音录音,并上传到了谷歌Firebase数据库。

  一种患者自我管理病情的工具

  现在的医院中已经有几种评估患者心脏状况的工具,如超声心动图和磁共振成像扫描。

  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博士后研究员、研究合著者罗红星(音译)博士认为,像“回声”这样的技术最有前途的方向是远程心脏监测,特别是针对心力衰竭患者、需要术后随访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和心律失常患者。

  拉马塔将“回声”应用程序描述为“一种能使患者自我管理病情的工具”。

  “随着我们进入数字医学时代,像‘回声’这样的技术可能会彻底改变心脏疾病的诊断和家庭监测。”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分子医学教授、英国心脏基金会副医学主任詹姆斯·莱珀博士指出,“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测试该应用程序如何与现有的心脏监测技术配合使用。一旦成功,这一发展可能标志着我们朝着拥有‘指尖’上的心脏监测工具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循环、肾脏和肺脏生理学教授多米尼克·林兹博士指出,心脏病专家通过“回声”应用程序评估患者的数据时,为“心音测量”确定“具体的阈值”是很重要的。

  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目标

  研究人员发现,每10名用户中就有8名能够通过“回声”记录高质量的心音记录。“高质量”的录音是可以被解读以供分析的录音。总体而言,75%的录音可以进一步处理,以获得与医学相关的数据。手机版本、用户的生物性别不会影响录音的质量。然而,研究人员观察到,60岁以上的用户录制的声音质量较低。

  罗红星认为,老年用户心音录音质量低的问题是可以克服的。最简单的解决方案之一是指导老年用户使用耳机,从而可以找到心音最大的位置。

  此外,“回声”只适用于iPhone用户,这让占智能手机用户总数一半以上的安卓用户被排除在研究之外。

  拉马塔表示,他们现在正计划开发“回声”的下一个版本,包括适用于安卓系统的版本,希望在明年5月之前可以问世。

  “回声”应用程序目前只检测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研究人员说:“要判断‘回声’在记录包括第三心音和第四心音以及杂音在内的病理性心音的有用性,必须在未来的一项涉及患者的研究中进行调查。”

  研究人员还指出,研究人群或并不能反映真正的一般人群,“因为智能手机用户可能更年轻,受教育程度更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评估这些结果的重复性”。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1025/c14739-32550931.html

专家告诉你为何北方季节转换总是如此之快

2022-10-25    科技日报

  能否实现夏秋季节平稳转换,主要是看北方大陆上空冷空气势力的强弱。如果南下的冷空气势力较弱,那么冷空气推进速度就会较慢,我国北方就会形成秋高气爽的温和天气。但如果冷空气势力较强,南下的速度又很快,就会导致气温骤降。

  萧萧秋风起,瑟瑟寒意浓。刚进入10月不久,全国多地就气温骤降。前一天还在抱怨“秋老虎”威力不减,次日便已是寒衣加身,冷得人措手不及,仿佛一夜之间便完成了季节更替。

  这不由得令人心生疑惑,为何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夏秋季节的转换总是如此迅猛?就此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气温起伏大与冷空气活动及太阳辐射有关

  虽然10月初的这次降温,着实来得突然,但寒潮在10月初就光顾我国的情况,还算不上是极端天气。北京市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主任王冀表示,我国将冷空气由弱到强分为4个等级,寒潮就是冷空气中的最强等级,它是高纬度的冷空气大规模向中低纬度侵袭而造成剧烈降温的天气活动,最早甚至可以出现于9月下旬。

  王冀进一步介绍道,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夏秋时节气温起伏较为剧烈的根本原因与冷空气活动及太阳辐射有关。每年秋分后,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高纬度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显著减少,空气冷却下沉,在地面形成大规模的冷气团。由于陆地比热容较小,降温格外迅速,因此高纬度冷空气会在亚欧大陆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聚集形成势力强大的亚洲高压。随着太阳辐射进一步减少、温度降低,亚洲高压的势力会不断得到增强。

  “我国地处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全球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巨大,是全球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王冀表示,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大部分地区、华北和东北等地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在强大的西伯利亚大陆冷高压的影响下盛行冬季风,夏季则在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下盛行夏季风,而秋季正是夏季风与冬季风切换的季节。随着副热带高压开始南撤、暖湿气流减弱而亚洲高压势力不断增强,我国上述地区便会迅速由夏入秋。

  虽然我国东部地区有着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但以往在温暖湿润的南方地区,夏秋季节的转换并不像北方一样迅速强烈,不过今年的情况有些特别。

  今年102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年下半年首个寒潮预警。即使前一天还毫无秋意可言,但当冷空气长驱直下后,我国多地气温开始“大跳水”,安徽、湖北、江苏等地一天内气温骤降20摄氏度以上。

  对此,王冀分析道,每年10月上旬,我国南方地区总会迎来突如其来的冷空气,引发大风、急剧降温天气。同时,冷空气带来的降温幅度与前期基础气温有关。在初秋,由于前期(夏季)基础温度较高,导致冷空气袭来后,气温降幅较大,甚至会出现断崖式降温。但王冀也指出,今年我国南方地区经历了较为罕见的异常高温天气,前期基础气温较高,导致冷空气所带来的降温幅度较大。

  王冀说:“能否实现夏秋季节平稳转换,主要是看北方大陆上空冷空气势力的强弱。如果南下的冷空气势力较弱,那么冷空气推进速度就会较慢,我国北方就会形成秋高气爽的温和天气。但如果冷空气势力较强,南下的速度又很快,就会导致气温骤降。”

  全球变暖不意味着所有地区的气温都会升高

  才刚刚进入10月,我们便经历了如此剧烈的降温。这让不少人开始担心,此种情况会成为今后的常态吗?以后冬天会不会更冷?

  事实上,随着全球变暖影响的不断显现,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也愈加频繁。王冀对此分析道,全球变暖使北极地区增温明显,该地区海冰大量融化,来自极地的冷空气和温暖的热带空气之间的温差减小,进而导致极地涡旋(环绕地球南北极区的气旋式涡旋)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减弱。同时,在大气环流系统的引导下,极地涡旋内的冷空气会更加容易且频繁地南下,“跑”到中低纬度地区,引起寒潮天气,这也是近年来人们觉得冬季更加寒冷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王冀补充道,全球变暖改变了大气环流的特征,并通过海—气、陆—气的相互作用影响着局地气候。“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地区的气温都会均匀地升高,而是有的地区出现极端高温,有的地区则出现极端低温,有的地区气温暂时变化并不明显。”他说。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1025/c14739-32550938.html

Nat Med:新研究在治愈HIV感染目标上取得新的进展

2022-10-25    生物谷

大约40年来,全世界的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治愈HIV感染的方法。如今,在一项新的1b/2a期、开放标签、随机对照试验中,来自丹麦奥胡斯大学和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在这一个目标上取得新的进展。相关研究结果于20221017日在线发表在NatureMedicin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Earlyintervention with 3BNC117 and romidepsin at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 initiationin people with HIV-1: a phase 1b/2a, randomized trial”。论文通讯作者为奥胡斯大学病毒转化研究教授OleSchmeltz Søgaard博士说。

虽然一直无法找到治愈HIV感染的方法或保护性疫苗,但是当前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T)在阻止这种疾病方面非常有效。HIV感染者接受ART药物治疗,这可以抑制血液中的病毒载量,并部分恢复免疫系统。然而,如果停止ART药物治疗,血液中的病毒载量会在几周内上升到与开启ART药物治疗前相同的水平---不管患者接受了10年还是20年的疗程。

这是因为HIV隐藏在身体的一些免疫细胞的基因组中,在这项新的研究中,这些作者所采取的干预措施正是靶向这些免疫细胞。他们研究了两种类型的实验药物对最近被诊断出感染HIV的人的影响。

抗体恢复免疫力

来自丹麦和英国的研究参与者被随机分为四组。第一组接受了标准ART药物和实验性药物罗米地辛(Romidepsin),后者是一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旨在阻止HIV隐藏在人体的免疫细胞中,而第二组接受了标准ART药物和另一种实验性药物3BNC117,后者是一种含有CD4结合位点的抗HIV单克隆抗体,有潜力消除受感染的免疫细胞并加强免疫系统。第三组仅接受标准ART药物,而第四组则接受标准ART药物和这两种类型的实验药物的组合治疗。

论文第一作者、奥胡斯大学医院的JesperDamsgaard Gunst博士说,“这项新研究的结果非常令人鼓舞。”他解释说,“我们的研究表明,新诊断的HIV感染者在接受标准ART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3BNC117抗体治疗,在治疗开始后病毒载量减少得更快,并形成了更好的抗HIV免疫力,而且如果他们暂停标准ART药物治疗,他们的免疫系统可以部分或完全抑制病毒。”

首次成功的临床试验

在这项临床试验中,这些作者调查了在ART药物治疗开始后不久,用一种具有CD4结合位点的单克隆抗HIV-1抗体3BNC117对新诊断的HIV-1患者进行早期干预,然后用一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romidepsin,是否会改变HIV-1感染的进程(NCT03041012)。该试验在丹麦的五家医院和英国的两家医院进行。主要终点是分析初始病毒衰减动力学和从基线到第365天含有完整HIV-1前病毒的CD4+T细胞的频率变化。次要终点包括从基线到第365天受感染的CD4+T细胞和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免疫力的变化、ART药物治疗前血浆HIV-1 3BNC117敏感性、安全性和耐受性以及从第400天开始的12周分析性ART药物治疗中断期间失去病毒学控制的时间。

在接受随机分配治疗的55名新诊断的HIV-1感染者(5名女性和50名男性)中,这些作者发现,与仅接受ART药物治疗相比,早期3BNC117治疗加上或不加上罗米地辛可提高血浆HIV-1 RNA衰减率。此外,与仅接受ART药物治疗相比,3BNC117治疗加速了受感染的免疫细胞的清除。在这四组参与者中含有完整HIV-1前病毒的CD4+T细胞的频率都明显下降。在第365天,与仅接受ART药物治疗相比,早期3BNC117+罗米地辛与HIV-1 Gag特异性CD8+T细胞免疫力增强有关。观察到的3BNC117病毒学和免疫学效应在ART药物治疗前血浆HIV-1包膜蛋白序列对抗体敏感的个体中最为明显。这些结果没有按性别分类。不良事件为轻度至中度,各组之间相似。在20名参与者的12周分析性ART药物治疗中断期间,接受3BNC117治疗的携带敏感性HIV-1毒株的个体比其他参与者更有可能保持病毒学控制。

综上所述,这些作者作出结论,在ART药物治疗开始时,3BNC117能增强血浆中HIV-1病毒和受感染免疫细胞的消除,增强HIV-1特异性CD8+免疫力,并与携带对3BNC117敏感的HIV-1毒株的个体中的持续无ART病毒学控制有关。这些发现有力地支持了在ART药物治疗启动时进行干预,作为限制HIV-1长期存在的策略。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5756e44704d4.html

无需运动和节食也能减肥!Nature论文揭示促进能量消耗和脂肪燃烧的新方法

2022-10-25    生物世界

时下,肥胖已然成为一种全球流行病,肥胖的发病率也在世界各国持续飙升,包括中国。研究数据显示,全世界有19亿成年人超重、6亿人肥胖,预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高达51%的人口出现超重或肥胖症状。

更重要的是,肥胖还会进一步引发代谢综合症并伴随各种并发症,例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由此可见,开发一种治疗肥胖的治疗策略对人类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德国波恩大学的 AlexanderPfeifer 教授团队在 Nature 期刊发表题为:Apoptoticbrown adipocytes enhance energy expenditure via extracellular inosine(凋亡的棕色脂肪细胞通过细胞外肌苷增强能量消耗)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鉴定出一种叫做肌苷(inosine)的关键分子,它是细胞凋亡过程中释放的代谢物,可以燃烧脂肪从而抵抗肥胖。

该研究进一步揭示了 ENT1 蛋白通过调控棕色脂肪组织(BAT)中的肌苷水平来影响能量消耗,降低 ENT1 蛋白水平能够促进能量消耗,抑制肥胖。

人类 ENT1 基因中 Ile216Thr 功能丧失突变(即ENT1216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突变苏氨酸)与体重指数(BMI)显著降低相关,携带该基因突变的人肥胖概率降低了59%

我们常常把肥胖归罪于身上的“肥肉”,也就是脂肪组织。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脂肪组织都会导致肥胖,有些脂肪组织甚至会增加基础代谢从而帮助我们减肥,而它们被称为“棕色脂肪组织”(BAT)。

作为一种生物产热器,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体内都存在棕色脂肪组织。对于人类来说,褐色脂肪组织在新生儿体内更为常见——它帮助婴幼儿保持正常的体温,而在成人中,褐色脂肪活化与心脏代谢健康呈正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类不愁住房穿衣、不愁吃喝用度,无需抵御风霜严寒,而且运动量也远远少于在荒原上追逐猎物的祖先,棕色脂肪组织也因此逐渐停止工作,最终甚至死亡。

AlexanderPfeifer 教授及其团队积极探寻能激活棕色脂肪组织的分子机制。研究团队注意到,死亡的细胞会释放出一种混合的信使分子,这些分子会影响邻近细胞的功能,由此他们探究了这种机制是否也存在于棕色脂肪组织中。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证明凋亡的棕色脂肪细胞释放一种嘌呤代谢物高度富集的特定模式的代谢物。有趣的是,这种凋亡分泌代物——肌苷,可以增强健康棕色脂肪细胞的产热,并诱导白色脂肪组织“褐变”,即向棕色脂肪组织的转变。

不仅如此,研究人员还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喂食高能量饮食并同时用肌苷治疗的小鼠保持了更瘦的身材,并避免了糖尿病。打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如果把棕色脂肪组织比作“熔炉”,那么肌苷就像是一把“扇子”,把火烧得更旺!

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在正常情况下,平衡核苷转运体1ENT1SLC29A1)可以调节棕色脂肪组织中的肌苷水平,而当 ENT1 缺乏时,细胞外的肌苷水平上升,并促进热源性脂肪细胞分化,最终导致产热增加。

AlexanderPfeifer 教授及其团队发现,在小鼠中,全身性或脂肪特异性敲除 ENT1 以及对 ENT1 的药理抑制,可以增强棕色脂肪组织的活性并抵消了饮食诱导的肥胖。在人类棕色脂肪细胞中,敲低或阻断 ENT1 可增加细胞外肌苷,从而增强产热能力。

研究团队还发现,在人体脂肪组织中,ENT1 的高水平与产热标志物 UCP1 的低表达相关。此外,人类 ENT1  Ile216Thr 功能丧失突变(即ENT1216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突变苏氨酸)与体重指数(BMI)显著降低相关,携带该基因突变的人其肥胖概率降低了59%

总而言之,这些结果表明,肌苷可以调节棕色脂肪细胞的产热,但正常组织细胞可以通过转运蛋白 ENT1 转运肌苷消除这种效应。因此,干扰和阻断 ENT1 活性的药物将有助于肥胖的治疗。实际上,这类药物已经被批准用于治疗凝血障碍。

AlexanderPfeifer 教授表示,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阐明这种机制的药理潜力。目前可用的肥胖治疗方法还不够有效,因此迫切需要药物来使肥胖患者的能量平衡正常化。如果这种减肥方法获得成功,我们也许无需额外运动就能把肥肉给减了。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51c3e44895f8.html

Nature:首次解析出IgMB细胞抗原受体的三维结构图

2022-10-25    生物谷

B细胞的表面覆盖着抗原受体,它们用这些受体识别入侵的病原体,如细菌和病毒。当B细胞抗原受体与外来抗原结合时,B细胞被激活并触发抗体的产生。抗体对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并保护我们免受SARS-CoV-2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严重疾病。

疫苗接种具有保护作用,因为它们激活了抗原受体,从而引发了免疫反应。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来自德国弗莱堡大学、美国哈佛医学院和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公布了IgMB细胞抗原受体的确切分子结构。他们的发现表明,B细胞表面的IgM型受体与其他受体相互作用,从而控制其信号转导。相关研究结果于20221013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tructuralprinciples of B-cell antigen receptor assembly”。

信号传导亚基与免疫球蛋白连接在一起

B细胞抗原受体由一个结合在细胞膜上的免疫球蛋白(即膜结合抗体)和两个较小的亚基Igα和Igβ组成。一旦B细胞抗原受体识别出病原体,这些较小的亚基就会将信号传导到细胞内部,因而也称为信号传导亚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弗莱堡大学生物系的MichaelReth教授说,“这些信号传导亚基究竟是如何与免疫球蛋白连接在一起的,这在以前是未知的。”Reth教授30多年来一直在研究B细胞抗原受体,并且最初发现了它的信号传导亚基。

Reth说,“长期以来,我们没有技术上的可能性来研究膜蛋白的确切结构。如今,低温电子显微镜使我们能够解析出高分辨率的B细胞抗原受体的结构图。”

在低温电镜中,待研究的蛋白分子被非常迅速地冷却到零下183℃。这减少了它们的自然运动,防止了会破坏蛋白结构的微小冰晶形成。通过这种方式,有可能实现比其他电子显微镜方法高许多倍的分辨率。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这些作者实现了3.3埃的分辨率,这相当于只有几个原子的宽度。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将整个B细胞抗原受体的数十万张图片与它的缺少两个灵活区域的截断版的图片相结合。他们随后利用这些数据在计算机上计算出B细胞抗原受体的完整三维结构。

对称的膜结合抗体只在一侧结合

这种三维结构的引人注目之处在于,这种对称的膜结合抗体只在一侧与Igα和Igβ结合,从而形成一个不对称的复合物。这种不对称性与T细胞受体相似,T细胞受体是另一种重要的免疫受体,其结构于2019年首次被阐明。

Reth解释说,“令人震惊的是,这两种类型的抗原受体都形成了不对称的复合物。这使我们得出结论,如今阐明的这种三维结构是一个更大的受体复合物的一部分,它与B细胞表面的其他分子相互作用。”

这种更大的结构是通过不太强大的力量保持在一起的,还不能用低温电镜等技术来研究。然而,这种新发现的B细胞抗原受体三维结构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支持它与其他分子的这种相互作用:它显示B细胞抗原受体的外部包含保守的氨基酸。如果氨基酸在进化过程中几乎没有变化,因此在不同有机体的抗原受体中是相同的,则被描述为保守的。

Reth说,“朝向外部的保守氨基酸的存在表明,IgMB细胞抗原受体有进一步的结合伴侣。换句话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只知道这种分子机器的一部分,如今我们想确定其他的组成成分,并确定它们如何影响这种B细胞抗原受体的信号传导效应。”

这些其他的组成成分可能解释了B细胞抗原受体通常如何保持静止状态,只有当它与抗原结合时才被激活。Reth总结道,“这将是适应性免疫研究的下一个重要任务之一。对B细胞激活的更好理解也可能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改善疫苗的开发,或者理解B细胞抗原受体以不受控制的方式被激活的淋巴瘤的形成。”

摘引网址: https://news.bioon.com/article/81bde446610f.html

PDE4B选择性抑制剂Ⅲ期临床试验在中国获批,全球同步启动!

2022-10-25    勃林格殷格翰

近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公示,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Ingelheim)申报的磷酸二酯酶4BPDE4B)选择性抑制剂BI 1015550片获得批准开展两项Ⅲ期临床试验[1],拟开发适应症分别为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Pulmonary Fibrosis, IPF)以及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Progressive Fibrosing Interstitial LungDiseases, PF-ILD)。BI1015550的Ⅲ期临床试验中国地区将与全球同步进行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牵头,目前中国已经有45家临床研究中心有望参与该研究。

直面“无因杀手”治疗困境,创新疗法打开新局面

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Lung Disease, ILD) 是一类复杂的、较难明确病因的,主要累及肺间质、肺泡和(或)细支气管的弥漫性肺部疾病,IPF大约占ILD20%[2]PF-ILD,也被描述为具有进行性表型的慢性纤维化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组以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表型,自我维持的纤维化和肺功能持续恶化,同时伴随临床症状恶化、对治疗的反应较差并且生存期较短[3]为特征的疾病。在ILD患者中,PF-ILD患者估计约占20%–30[4]

从目前这两种疾病的治疗手段上来看,尼达尼布或吡非尼酮的抗纤维化治疗可减缓肺功能下降,是IPF治疗的主要手段,且尼达尼布扩大了对PF-ILD治疗的适应症,成为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PF-ILD患者的药物,标志着PF-ILD治疗中的重大里程碑。虽然IPF直接的致病途径尚不明确,但肺纤维化的形成机理应该是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和修复的失调和重塑,许多促纤维化介质都有可能在IPF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而PF-ILD也通过类似的机制发展——自我持续的细胞修复失调、成纤维细胞增殖机制和肺泡功能障碍。PDE4可通过特异性水解第二信使cAMP而调控促炎、抗炎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发挥一系列作用,因此PDE4也成为炎症性疾病的重要治疗靶点[5]PDE4抑制剂在抗纤维化方面的潜力亟待探索。

PDE4各种亚型(PDE4A~PDE4D)的活性位点具有高度相似性,而泛PDE4抑制剂无法区分不同亚型,对PDE4D的抑制可能与呕吐等胃肠道副作用相关,因此限制了其临床应用。通过设计有效的异构体提高PDE4抑制剂对某种亚型的高度选择性,有望减少不良反应。这也是新一代PDE4抑制剂的研发方向之一。勃林格殷格翰在研的PDE4B抑制剂(BI 1015550)是一种对PDE4B酶具有选择特异性的下一代小分子抑制剂,对PDE4B亚型具有优先选择性,与其他上市的非选择性PDE4抑制剂相比耐受性有所改善,同时具有抗纤维化和抗炎作用,因此有潜力同时解决肺纤维化以及伴发的炎症[6]。随着此次PDE4B选择性抑制剂Ⅲ期临床试验的获批,使得IPFPF-ILD患者的希望之路再次被“点亮”。

PDE4B选择性抑制剂重燃肺纤维化治疗“新希望”

BI1015550在治疗IPF的Ⅱ期临床试验中取得积极结果,该试验结果已经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222月,BI 1015550片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治疗IPFBI 1015550针对IPF的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服用BI 1015550 12周,患者的FVC中位值较基线水平竟显示出轻微改善,而在服用安慰剂的患者中,FVC则出现下降[7]

1)在未服用已批准抗纤维化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服用BI1015550的患者FVC中位值增加了5.7mL,而服用安慰剂的患者FVC中位值下降了81.7mL

2)在服用已批准抗纤维化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服用BI1015550的患者FVC中位值增加了2.7mL,而服用安慰剂的患者FVC中位值下降了59.2mL

3)在延缓IPF患者肺功能下降速度方面,BI 1015550优于安慰剂的概率超过98%

基于BI1015550 Ⅱ期研究展现出的令人鼓舞的临床数据,此次获批启动的Ⅲ期临床试验旨在IPF/PF-ILD患者中通过比较FVC较基线的变化来验证,相较于安慰剂,给予BI1015550治疗可减缓肺功能的下降并降低试验期间具有临床意义的事件(如IPF/ILD急性加重、因呼吸系统原因住院或死亡)的发生率。主要研究终点是第52FVC较基线的绝对值变化,关键次要终点:在试验期间至首次发生以下任一复合终点事件的时间:至首次IPF/ILD急性加重、首次因呼吸系统原因住院或死亡(以先发生者为准)。研究将会筛选IPF/PF-ILD患者,随机分配至 9mgbid, 18mg bid活性药物治疗组及安慰剂组。同时也将进一步评估患者耐受性与安全性,以期达到低毒高效的治疗效果,指导临床用药,重塑临床治疗格局。

PDE4B选择性抑制剂Ⅲ期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中国首家中心计划于20231月启动。针对IPF的试验计划在中国入组135名患者,针对PF-ILD的试验计划在中国入组149名患者,目前正在逐步推进中,属于中国IPF/PF-ILD患者的“中国治疗数据”指日可待。

勃林格殷格翰中国医学和研发负责人张维博士表示:“勃林格殷格翰始终致力于连接全球与中国,以同步研发的策略尽快将创新药物带入中国。得益于‘中国关键(ChinaKey)’项目的优势,让中国的试验机构和IPF患者能够在BI 1015550 II期临床试验阶段就参与其中,并于今年分别在美国胸科学会年会(ATS)以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公布了的II期临床试验结果。 该研究数据振奋人心,也得到了中国监管机构的积极反馈。基于此,BI 1015550的两项Ⅲ期临床试验在中国的获批时间仅45个工作日,基本与欧美保持同步,再次印证了勃林格殷格翰全球同步研发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将持续发挥勃林格殷格翰在肺纤维化治疗领域的全球市场领导者的作用,引领创新药物开发;也期待两项Ⅲ期临床试验取得预期的结果,与中国的监管机构和专家学者共同努力,不断优化肺纤维化诊疗规范,造福更多中国乃至全球患者。”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886ae270603b.html

舆情信息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

2022-10-23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

截至20221022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3892.0万剂次。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jkj/s7915/202210/a098056eeec545bd9975dc9d3d524677.

 “十四五”时期将创建示范美丽宜居村庄1500个左右

2022-10-24    人民网-人民日报

  近日,农业农村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创建示范工作的通知》,提出“十四五”时期争取在全国创建示范美丽宜居村庄1500个左右,引领带动各地因地制宜推进省级创建示范活动,打造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样板,推动乡村振兴。

  《通知》强调,要遵循示范引领、分级创建、尊重规律、注重实效、因地制宜等基本原则。在创建过程中,要引领地方开展各级创建示范活动,形成上下联动、分级创建的良好局面,要合理安排创建示范时序和标准,防止盲目跟风、一哄而上,要根据乡村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等因村施策、有序推进,并注重乡土味道,打造各美其美的美丽宜居乡村。同时,对是否参与创建、建设什么内容等要充分尊重村民选择。

  《通知》指出,美丽宜居村庄以行政村为单位,通过创建示范达到环境优美、生活宜居、治理有效等要求,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要求相适应。美丽宜居村庄创建示范标准将根据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和示范推进实践效果进行动态调整。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1024/c14739-32550220.html

北京:力争年内实现普通门诊跨省直接结算

2022-10-23    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023日消息 据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北京市医疗保障局表示,力争今年年底前,实现全市所有具备接诊能力的定点医疗机构,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全覆盖。

据了解,20201月,北京启动普通门诊费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截至20229月底,北京市2921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就医普通门诊直接结算,250余家二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开通异地门诊直接结算业务。北京市累计与全国30个省(区、市)开展普通门诊直接结算683.61万人次,涉及总金额21.17亿元,为参保人减少资金垫付9.24亿元。京津冀三地累计开通56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门诊直接结算,三地居民就医更加便捷。

据介绍,目前北京已形成了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北京还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域医保电子凭证就医结算,医保业务可“脱卡”办理,城乡居民医保经办业务延伸至乡镇(街道、地区)便民服务中心。

此外,北京市医保局近年来积极推进京津冀省际联盟药品集采工作,先后组织开展2个批次38个药品集采,集采药品累计达332个,品种覆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用药,以及肺癌、乳腺癌等重大疾病用药,药价平均降幅超过50%,累计降低药品费用75亿元。

2019年起至今,北京市已完成六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中选结果落地实施。据了解,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中选结果预计于11月份在北京市执行,国家集采药品达294个。

摘引网址:http://health.cnr.cn/jkgdxw/20221023/t20221023_526040746.shtml

国家药监局:确保药品网络销售质量安全

2022-10-23    人民网

药品网络销售是提升群众用药可及性的重要手段。互联网销售由于承载巨大流量和交易往来,容易成为风险的放大器。

据国家药监局官网消息,1020日,国家药监局副局长黄果带队在北京调研《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实施筹备情况,深入了解落实平台主体责任义务、加强经营行为管理等情况。

黄果指出,药品网络销售是提升群众用药可及性的重要手段。互联网平台在方便群众购药、培育新型商业模式、赋能药品零售企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互联网销售由于承载巨大流量和交易往来,容易成为风险的放大器。药品是关乎群众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高思想认识,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确保药品网络销售质量安全。

黄果强调,宣贯《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互联网平台企业是关键。平台企业要落实管理责任,全面加强药品网络销售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要发挥技术优势,利用以网管网的管理手段,持续提升行业标准和服务水平,力争在平台生态治理方面见成效;要加强对入驻商家的宣传培训,督促引导商家合法合规经营,形成社会共治的良好格局。

摘引网址:https://jiankang.163.com/22/1023/23/HKDAKCEG0038804U.html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

2022-10-24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

截至20221023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3899.3万剂次。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jkj/s7915/202210/ff93394c69084cdca068d70ad33a1b10.shtml

国家药监局:老年人群用药不良反应占比持续上升

2022-10-25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1025日电 (记者孙红丽)老年患者属于特殊用药人群,由于基础疾病、肝肾功能、合并用药等影响,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记者从国家药监局官网了解到,对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0079号《关于重视老年人群用药安全性,提高药学服务水平的提案》,近日,国家药监局在答复中提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重以及医疗保健制度的完善,老年人群用药量不断加大,不良反应占比持续上升,需要不断加强对老年人群用药不良反应的监测评价和分析应用。

    近年来,国家药监局持续加强老年人群用药不良反应监测。根据2021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65岁以上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报告占全部人群报告的31.2%

    国家药监局在答复中表示,对于监测中发现涉及老年人用药风险升高的情况,国家药监局及时组织技术力量开展评估,依法采取措施保障老年人用药安全。

    例如,2015年,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建议老年人谨慎使用甲氧氯普胺;2019年,针对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引起的风险统一修订说明书,要求65岁以上患者用药不得超过推荐剂量;2021年,统一修订小柴胡制剂、安神补脑制剂、感冒清热制剂和外用无敌膏说明书,提示“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统一修订湿毒清制剂和关节止痛膏(非处方药说明书),提示“老年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2022年,修订质子泵抑制剂类药品说明书,警告老年患者使用可能增加骨折风险。

    下一步,国家药监局将继续做好老年人用药的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工作,密切关注社会公众对老年人用药安全的需求,为老年人群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保驾护航。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1025/c14739-32550976.html

国家药监局:加快儿童用药审评审批

2022-10-24    人民网

    近日,国家药监局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医疗保障局答复表示,将在保障获批药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基础上,加快儿童用药审评审批。

    人民网北京1024日电 (记者孙红丽)记者从国家药监局官网了解到,对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0797号《关于尽快制定我国儿童用药分剂量管理办法的提案》,近日,国家药监局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医疗保障局答复表示,将在保障获批药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基础上,加快儿童用药审评审批。

    另外,下一步,国家医疗保障局将按照有关要求,完善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将符合条件的儿童用药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根据儿童用药特点,探索完善药品集采规则,逐步将符合条件的儿童用药纳入集采范围。为保障儿童用药安全、有效、便利,国家卫生健康委支持建立临时调配制剂的行业标准和操作指南,鼓励研发适于临时调配的口服溶媒,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儿童用药分剂量规范管理工作。

    多个儿童用药平均降价超50%

    关于“儿童用药医保准入和集中采购”,国家药监局表示,国家医保部门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儿童药纳入医保药品目录。按通用名称计现行目录内儿童药总数约600种,覆盖肿瘤、抗感染、消化等多个治疗领域,基本能够满足参保儿童的临床用药需求。

    此外,持续开展药品目录准入谈判,提高儿童用药可及性。支持将符合条件的儿童独家药品纳入谈判范围,阿加糖酶α、诺西那生钠等多个儿童用药以谈判准入的方式纳入医保目录,平均降价超50%。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切实减轻了参保儿童的经济负担。

    全球普遍缺乏儿童适宜药品

    关于“儿童用药分剂量”,国家药监局表示,缺乏儿童适宜药品是全球普遍情况,美国、欧洲等国家(地区)在规范儿童用药分剂量、更好满足儿童不同年龄段不同个体单剂量用药需求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

    据了解,美国、欧盟制定药品分剂量的指导原则或规范及共识。美国还出版基于循证基础、准确完整的临时调配配方和信息的书籍,欧盟开展儿科口服临时配制制剂的标准化项目,建立开放数据库供实践参考。欧美已上市口服液体溶媒等多种类型的临时调配载药介质。美国、英国、德国相继启动3D打印制剂的研究,开发了具有独特剂量、形状和口味、用药依从性更高的个性化药品。

    上半年完成30件儿童用药技术审评 

    关于“落实儿童用药优先审评审批”,国家药监局介绍,截至2022630日,国家药监局已完成30件儿童用药技术审评任务,共计21个品种,包含8个优先审评审批品种和3个《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品种。

    近年获批的儿童用药,如轮状病毒疫苗、利司扑兰口服溶液用散以及化学仿制药尼替西农胶囊、氨己烯酸散、咪达唑仑口服溶液等品种的上市,填补了国内治疗药物的空白或为儿童用药提供适宜剂型,满足迫切的临床需求。

    此外,国家药监局以尊重科学性确保安全性为前提合理利用真实世界证据,对已上市药品说明书增加儿童用药信息,指导临床合理安全用药。目前已公布两批修订说明书的品种名单,共涉及8个品种。

    摘引网址:https://jiankang.163.com/22/1024/17/HKFA3TI40038804U.html

叙利亚霍乱确诊病例增至近千

2022-10-24    北京青年报

  新华社电 叙利亚卫生部22日通报,该国霍乱确诊病例增至942例,其中死亡44例,病例主要集中在叙西北部的阿勒颇省。

  叙利亚卫生部说,阿勒颇省近期报告了570多例霍乱确诊病例和37例该病死亡病例,首都大马士革有14例确诊病例和1例死亡病例。叙全国共计报告超过1.3万例霍乱疑似病例。

  叙利亚本轮霍乱疫情的首个病例出现在8月,随后疫情扩散。这是叙利亚近年来首次发生霍乱疫情。叙利亚的邻国黎巴嫩本月5日报告该国自1993年以来首例霍乱病例,迄今确诊病例多为叙利亚难民。

  联合国派驻叙利亚的驻地协调员兼人道主义协调员伊姆兰·里扎9月中旬说,叙利亚这次暴发霍乱的原因可能是当地居民从幼发拉底河直接取水且不经处理即饮用,以及用受污染的水灌溉庄稼造成食物污染。

  霍乱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经由不洁净水源和食物传染,患者常出现呕吐、腹泻、脱水和高烧等症状,重症和延误治疗可致死亡。

十几年的内战给叙利亚基础设施造成巨大破坏。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统计,叙利亚三分之二自来水厂、半数抽水站和三分之一水塔受到损坏,近半人口没有安全洁净的饮用水源。

摘引网址:http://www.cdctj.com.cn/system/2022/10/24/030093691.shtml

美国报告超2.8万例猴痘病例 一周内新增6例死亡病例

2022-10-25    海外网

    海外网1025日电 据福克斯新闻报道,美国疾控中心1024日更新的数据显示,美国已累计报告28004例猴痘病例,病例数仍居全球之首。报道称,过去一星期内,美国还新增了6例猴痘死亡病例。

    上述死亡病例来自4个州,包括伊利诺伊州2例、纽约州2例、内华达州1例以及马里兰州1例,其中多位死者生前患有基础疾病。

    对此,马里兰州公共卫生服务部副部长警告称,猴痘仍在传播,并有可能造成严重疾病和死亡。对于免疫系统较弱或者感染风险高的人来说,预防猴痘的最佳方法是接种疫苗。

    518日,美国马萨诸塞州公共卫生部门报告今年美国首例猴痘确诊病例。此后,猴痘病毒迅速传播至全美各地。《纽约时报》929日刊文称,新冠和猴痘疫情暴发,都暴露出美国政府流行病控制体系存在的严重漏洞。未来面对新的传染病时,美国政府的混乱反应将难以避免。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ACFEhhQDvE

美国儿科患者激增致医院不堪重负专家:数月内或迎来严重流感季

2022-10-24    海外网

    海外网1024日电 据美国广播公司1023日报道,随着美国患有呼吸道疾病的儿科患者激增,全美各地医院正变得不堪重负。有专家警告称,未来几个月,美国可能会迎来严重的流感季。

    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的报告显示,全美各地的医院都被患有呼吸道疾病的儿科患者“淹没”,约4万张可用病床的占用率已经达到了71%。密西西比大学医学中心儿童传染病和微生物学教授夏洛特·霍布斯说:“除了新冠疫情,其它的呼吸道病毒也在发挥作用,而现在流感病例数也变得越来越多。”罗德岛一所儿童医院的儿科传染病主任迈克尔·科斯特也表示,从9月中旬到10月中旬,当地因呼吸道合胞病毒入院的年轻患者数量翻了一番,“有的患者甚至是从100多英里外赶来,因为他们当地的儿科医院人满为患或已经关闭。”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仅在上个星期,就有1674名患者因流感并发症入院,较前一个星期的1332人有所增加。目前到医疗机构就诊的主要是年轻人。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约翰·布朗斯坦博士说:“通常情况下,我们看到流感病例增加可能始于11月或12月,高峰期发生在2月。但进入10月后,我们已经看到了美国的流感病例增加。”布朗斯坦表示,美国当前的流感季发展迅速,但尚未达到顶峰。也有专家称,流感病例增加的部分原因或与放宽对新冠疫情的限制措施有关。在潜在严重的流感季临近之际,许多身体情况不佳的人会更易患病。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ABSEwwQAFy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

2022-10-25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

截至20221024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3908.7万剂次。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jkj/s7915/202210/724cb1418db64b26a2e52dc2c47541a9.shtml

上海启动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预约

2022-10-26    中国新闻网

  上海市政府新闻办25日披露,25日起,上海启动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加强免疫预约登记。26日起,加强免疫启动。

  据悉,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利用对人体无害的腺病毒载体,将表达S蛋白的遗传物质递送进人体,利用雾化器将疫苗雾化成微小的颗粒,通过吸入的方式经口腔呼吸到达肺组织,激发黏膜、体液、细胞三重免疫。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的特点是仅含S蛋白的基因序列,在人体细胞内表达抗原,不含核酸检测位点开放读码框1ab(ORF1ab)和核衣壳蛋白(N蛋白),因此接种该疫苗不会造成新冠核酸检测阳性。

  目前,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在中国18岁及以上健康成年人中开展的与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序贯加强免疫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剂型与灭活疫苗序贯加强免疫可以显著增强免疫应答。

  国内外研究证明,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可以增强保护效力、延长保护周期。截至目前,上海已有超过2300万民众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其中超过1200万民众完成加强免疫接种。免疫持久性研究显示,使用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异源接种6个月后,依旧保持了高水平中和抗体。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工作部署,上海于20221026日起启动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加强免疫。

  针对已全程接种相关灭活疫苗以及肌注式重组新冠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6个月的18岁及以上人群,均可选择使用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开展1剂次加强免疫接种。本次加强免疫实施免费接种。民众目前仅需接种1剂次同源加强免疫或序贯加强免疫接种。

  20221025日起,符合条件的民众可通过“健康云”APP等进行加强免疫接种在线预约登记。携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在约定时间前往预约的接种门诊进行加强免疫接种。7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时,要由家属或志愿者陪同。在沪外籍人士、港澳台同胞进行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加强免疫,仍按照既往加强免疫有关政策要求执行。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1026/c14739-32551678.html

江苏将“心理治疗”项目纳入医保111日起执行

2022-10-26    中国新闻网

  记者25日从江苏省医疗保障局了解到,为更好满足参保患者心理治疗的临床需求,江苏将“心理治疗”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自111日起在江苏全省统一执行。

  据统计,精神疾病负担在中国疾病总负担排名居首位,占比约为20%2018年中华医学会发布的《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显示,中国73.6%的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16.1%的城镇居民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完全健康的城镇居民仅为10.3%

  江苏明确了“心理治疗”项目内涵,是指“接受规范化心理治疗培训的精神科医师或取得心理治疗专业技术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在适宜的独立治疗空间,针对符合心理治疗条件的精神障碍患者,应用规范化的心理治疗技术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进行心理治疗,消除或缓解患者心理障碍表现。每次不少于60分钟”。

  “心理治疗”项目医保支付类别调整为“乙类”,医保支付标准为:江苏执行三类、二类和一类收费政策的定点医疗机构“心理治疗”项目医保支付标准分别为200/次、180/次和160/次。参保患者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心理治疗,实际收费低()于医保支付标准的,由医保基金按规定予以支付,其中,个人先行支付比例为20%;实际收费超过医保支付标准以上的部分由患者负担。

  据了解,目前江苏103家精神专科医疗机构已全部被纳入医保定点范围,253家综合性医疗机构设立的精神科,随同医院一起纳入医保定点范围。与此同时,江苏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也在积极推进中。江苏13个设区市及84个县(市、区)已开通心理援助热线194条。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1026/c14739-32551691.html

北京户籍居民人均期望寿命提至82.47

2022-10-26    北京青年报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影响北京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十年来,北京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普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坚持开展中小学生营养宣传与干预,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成人吸烟率由2014年的23.40%降至2021年的19.90%,持续开展生活饮用水和公共场所监测,全市户籍居民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82.47岁……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十年来,本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成效明显,老百姓的健康获得感正越来越强。

  16区均成为市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于建平介绍,通过多措并举,本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能力在不断提升。比如,大力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不断健全政府主导、政策倡导、多部门协作和全社会参与的慢病防控机制,截至2018年底,本市全部16区均成为市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提前完成了《北京市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的目标。

  通过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全市各区均已启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实现了全覆盖;从吃动两平衡到“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健康口腔)专项行动,行动内容更加丰富;结合主题日开展各类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的宣传活动,受众更加广泛。

  本市坚持开展中小学生营养宣传与干预,2014年启动“营”在校园北京市平衡膳食校园健康促进行动,迄今已覆盖全市中小学校,逾233万人次参与,有效改善了北京市中小学生营养健康状况。

  在控烟工作方面,自201561日,本市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以来,公共场所吸烟现象明显下降,成人吸烟率由2014年的23.40%降至2021年的19.90%,提前实现健康中国2030年目标要求;中小学生吸烟率由2013年的4.25%降至2019年的1.20%;医院、餐馆、酒吧等室内公共场所二手烟暴露率明显下降;人群戒烟成功率、尝试戒烟率均明显提升。

  建立20余项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系统

  通过多点发力,本市全面开展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于建平介绍,北京持续不断开展生活饮用水和公共场所监测,覆盖全市所有街乡和六大类1200余个公共场所,敏感获取饮用水和室内空气质量数据。构建了食品污染及有害因素监测网络,每年对谷类、蔬菜、肉类、婴幼儿配方等27类食品开展监测,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重要技术支持。学校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不断深入,学生人群中法定传染病和重点监测传染病发病率较十年前下降60%,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从57.30%降至56.10%,近一年到不安全场所游泳率由7.49%下降至1.90%

  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设备初检合格率在连年上升,稳定达到95%以上;放射性本底监测和食品中放射性监测为本市应急辐射监测建立基线数据库,筑牢全市放射安全屏障。此外,本市还开展了空气雾霾、生物样本、农村环境、重点职业病、职业健康素养提升等监测和干预项目。十年来,市区疾控中心共建立20余项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系统,覆盖全市医疗机构、中小学校、游泳场馆、宾馆饭店等市民生活各个方面,为健康北京建设和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全市户籍居民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82.47

  十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在科学监测、精准施策的基础上,持续推动《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2009-2018)》和《“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全市户籍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从201281.35岁提高到202182.47岁;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从201211.62%下降至202110.46%,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0年全市户籍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6.40%,较2012年的24.70%提升了47.00%,显著高于2021年全国25.40%的平均水平,位列全国之首,北京市居民健康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1026/c14739-32551660.html

国家药监局:郁美净儿童霜等23批次化妆品不合规

2022-10-25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1025日电 (记者孙红丽)国家药监局今日发布的《关于23批次不符合规定化妆品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显示,立可雅黄金蜗牛嫩肤补水蚕丝面膜、郁美净儿童霜、BISUTANG碧素堂青萃芦荟爽肤水、韩熙防晒霜、浩鑫染发膏(亚麻褐色)、佰仕臣护发素、SUYER舒悦水润回生原浆、YATAI牙泰小苏打牙膏(冰爽薄荷)等23批次化妆品(含牙膏,下同)不符合规定。

    根据《通告》,在2022年国家化妆品监督抽检工作中,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品检验研究院等单位检验,标示为广州即尚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立可雅黄金蜗牛嫩肤补水蚕丝面膜等23批次化妆品不符合规定。

    记者注意到,此次通告的23批次不符合规定化妆品多为面膜、染发、防晒类产品,抽检发现的主要问题是菌落总数、成分比对项目不合格,部分批次检出含量超过规定限值的苯基甲基吡唑啉酮。

    其中,标示为广州即尚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标示批号:JS4100121)立可雅黄金蜗牛嫩肤补水蚕丝面膜被检出菌落总数不合格,检验结果为8500CFU/g

    标示为天津郁美净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标示批号:BFJCAACGA)郁美净儿童霜被检出菌落总数不合格,检验结果为640000CFU/g

    标示为广州市浩鑫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标示批号:GZ/2021/11/08-A)浩鑫染发膏(亚麻褐色)被检出成分比对不合格,检验结果为检出产品标签及注册资料载明的技术要求未标示的染发剂:间氨基苯酚、2-甲基间苯二酚。

    另外,标示为广州市九叶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标示批号:2024120302YATAI牙泰小苏打牙膏(冰爽薄荷)被检出菌落总数不合格,检验结果为160000CFU/g

    据了解,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指示产品生产或流通过程中受污染程度,间接反映出化妆品生产加工或流通储存环节卫生状况的优劣。《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规定眼部化妆品、口唇化妆品和儿童化妆品中菌落总数应≤500CFU/gCFU/ml),其他化妆品中菌落总数应≤1000CFU/gCFU/ml)。

    国家药监局要求天津、河北、江苏、福建、广东省(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上述23批次不符合规定化妆品涉及的注册人、备案人、受托生产企业、境内责任人依法立案调查,责令相关企业立即依法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并开展自查整改;各省(区、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相关化妆品经营者立即停止经营上述化妆品,依法调查其进货查验记录等情况,对违法产品进行追根溯源;发现违法行为的,依法严肃查处;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1025/c14739-32551478.html

世卫组织: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625248843

2022-10-26    新华社

  新华社日内瓦1025日电(记者刘曲)世界卫生组织25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625248843例。

  世卫组织网站最新数据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251756(北京时间2356),全球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216809例,达到625248843例;死亡病例增加779例,达到6562281例。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1026/c14739-32551666.html


联系电话

0812-3373399

周一至周五 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