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可防可控可治

发布时间:

2024/10/17 16:51:25

浏览次数:

4250


流行性出血热可防可控可治
        一、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传播媒介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在我国,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是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二、流行性出血热如何传播?
        1.接触传播:被携带有出血热病毒的老鼠咬伤,或者是皮肤粘膜接触了老鼠的排泄物、分泌物等均可被感染。
        2.呼吸道传播:鼠类携带有病毒的排泄物,如尿液、粪便污染等也可通过污染空气、尘埃形成气溶胶后被健康人吸入呼吸道而感染。
        3.消化道传播:食用了被出血热病毒污染的食物,可进口腔或者胃肠道黏膜而被感染。
        4.直接传播:如鼠类携带有汉坦病毒,人类被鼠咬伤后,人体会直接被感染。
        5.母婴传播:母亲可通过胎盘将汉坦病毒传给婴儿,从而导致流行性出血热。
        三、流行性出血热有什么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人群普遍易感,一般青壮年发病率较高。特征性症状是发热,“三红”(指的是眼红、脸红、上胸部红)、“三痛”(指的是头痛、腰痛、眼眶痛),在腋下、以及胸背部和口腔黏膜出现出血点,还有肾功能损害等。强调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典型病例病程分为5期:包括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四、如何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1.防鼠、灭鼠是关键。做好生活和工作场所的防鼠、灭鼠工作,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及时清理垃圾,消除鼠类栖息活动的隐蔽场所。
        2.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到草地上嬉闹玩耍,避免接触老鼠的粪便及尿液;家庭垃圾日产日清,剩饭剩菜及时清理。保管好各类食物,降低鼠类滋生条件。在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时,要戴口罩、帽子和手套等,做好自我防护,勤洗手。
        3.为了杜绝病从口入,要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严防鼠类污染食物,餐具、食物应加盖或放置在老鼠不能接触到的地方,饮用水应煮沸,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4.加强消毒工作,对发热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动物排泄物及其污染器物,以及死鼠等,均应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5.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是最有效、简单、可靠的保护手段,应尽早、全针次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
        6.及时就医。一旦出现三痛(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红(面红、颈红、胸部潮红,呈酒醉貌)等流行性出血热典型症状,要立即去正规医院就诊,尽早规范治疗。


联系电话

0812-3373399

周一至周五 9:00-17:00